首頁Home
聯絡我們Contact us
Human Rights Data
中東》杜拜外勞大罷工 杜拜近年進行多項重大工程,需要大量外勞滿足營建需求。但許多外勞不滿待遇,在5月18日爆發當地罕見的罷工行動。雖然事件在政府強力介入下告一段落,但已反映杜拜繁榮背後的社會與經濟矛盾現象。 月薪<9,800台幣 罷工的外勞來自孟加拉、印度和巴基斯坦,他們為杜拜工程承包商Arabtec打工,月薪約合新台幣5,300台幣到9,800元之間,他們要求約合新台幣2,800的膳食津貼,也有人要求加薪逾3,000台幣。由於訴求不被接受而罷工。 Heritage基金會指出,包括杜拜等7大公國的阿聯,每人年平均所得48,158美元(144.3萬台幣)。但阿聯公民與外國技術專家所得,跟勞工所得處兩個極端。 Arabtec在5月22日宣布,為期4天的外勞罷工已結束,工程進度不受影響。但公司沒交代是否答應訴求。 阿聯媒體The National報導,事後463名參與罷工的外勞,將離職並被送回自己國家。杜拜警方強調,他們的工作證已被取消,政府沒有強迫遣返,是他們不願工作,由公司支付完薪資和機票後自願離境。 但半島電視台訪問發現,許多外勞是接到被迫離境的遣返令。孟加拉勞工阿舍拉夫(Mohamed Ashraf)說,罷工後約20到25人接到遣返令,讓他擔心自己工作不保。有外勞指出,罷工是公司高層和警方強力施壓才結束。 孟加拉外勞哈萊(Syed Khaled)抱怨Arabtec刻薄,他們要5個人擠一個房間,40到50人共用一間浴室。其月薪約3,050台幣,比自己老家賺得還少。但他無奈留下,因為杜拜工作穩定,不像老家可能打工1個月,卻停工2個月。 人權組織指外勞權益被剝削,像未經批准就不能換工作,起居完全由雇主控制。國際工會聯盟(ITUC)秘書長勃洛(Sharan Burrow)說,像哈萊那樣的外勞是「實際上活在21世紀的奴役狀況之中」。 她認為波斯灣國家和企業必須正視勞工權益。許多企業給外勞居住的環境髒亂。外勞因缺乏工業安全保護而死亡的人數令人髮指。 人權組織批奴役 人權組織批評在奇法拉(Kefala)制度下,勞工的法律地位必須依附在雇主之下。外國人沒得到原公司同意就不能換新工作,這就是奴役。 支持制度的人贊同此法保障杜拜公民權益,創造穩定經濟環境,反指法國過度保護勞工而拖累經濟。對於人權組織Human Rights Watch報告,和英國廣播公司(BBC)節目Panorama揭露Arabtec剝削外勞的報導,被視為西方對他們的醜化。 杜拜官方表示,許多外勞是被自己國家的人力公司剝削,像簽證和其他名目收費,讓外勞還沒工作就負債累累,但這都跟杜拜無關,而且巧立名目收費在杜拜屬違法,但杜拜公權力管不到外勞老家。 曾在杜拜工作的顧問公司KCS執行長羅比(Stuart Poole-Robb)說:「我很驚訝外勞薪資仍如此低。」他認為杜拜不正視問題,只會讓他們怨氣難消,罷工事件仍會再發生,給社會埋下計時炸彈。
(2013-06-09/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