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Home
聯絡我們Contact us
Human Rights Data
關注外勞權利 學者:加強人權教育 公園裡常有東南亞外籍看護工推著老人家散步,這些外勞薪水只有一萬五千多元,工作卻長達二十四小時。昨天在一場人權教育座談會中,長期關注外勞人權的媒體人張正表示:「臺灣人權問題到處存在,只是看我們是否正視。」 臺灣民主基金會昨天舉辦「臺灣人權教育與發展」座談會,邀請法律、社福團體探討臺灣人權教育現況。前《四方報》總編輯張正說,為提升競爭力,臺灣引進便宜外勞,有如進口石油,卻不把他們當「人」看;他也擔心未來設立自由貿易區,恐違反《勞基法》。然而大人若對人權議題態度冷漠,會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 政大法律學系教授廖元豪觀察,學校人權教育大多是知識或條文,學生對人權議題無感,其實人權教育應該生活化,透過實例去操作,讓學生浸淫在人權價值觀中,像他就曾帶大學生參加移民人權修法,或到人權促進會打工。 廖元豪說,其實小學教育可把人權教得活潑有趣,美國有個「icivics」法治網站,就透過案例或遊戲引導學生思考人權議題,例如學生是否可被教師搜抽屜。廖元豪說,要讓「人權」這兩個字對學生有意義,感覺有用,須加強人權教育才有成效。
(2013-06-16/mdnk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