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尤薩 談民主 現年74歲的秘魯作家尤薩上周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後,首度訪問巴西,講述他對得獎、政治與文學的關係,以及世界和拉丁美洲國家民主化的看法。 「聖保羅州報」(Estado De Sao Paulo)今天刊登對尤薩(Mario Vargas Llosa)的專訪。 報導引述尤薩的話,「魯拉將巴西帶領到令全世界稱羡的民主地位,但相對於國際政治的態度卻充滿矛盾,行為舉止像是患了精神分裂症」。尤薩指的是巴西總統魯拉(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與伊朗總統艾馬丹加(Mahmoud Ahmadinejad)維持的友好關係。 他說,「伊朗還停留在用丟石頭酷刑處死婦女的時代,魯拉如何能夠容忍這麼一位代表極權專政的暴君?就算受到政治地理因素影響,在道德上也站不住腳。」 尤薩也對今年初,魯拉在古巴異議份子沙帕塔(Orlando Zapata)因絕食抗爭死亡的同時,會見古巴領導人卡斯楚(Raul Castro)的行為,表示「不能理解、難過和失望。為什麼一個民主國家的總統會在人權運動人士為爭取基本自由而死的同時,和一位獨裁者把手言歡?」 尤薩是經濟和政治自由主義的捍衛者,表示對獲得世界文學最高榮譽諾貝爾獎的消息感到「意外」,主要是因為最近幾屆得主都是歐美國家的作家,讓他覺得其他地區,特別是第三世界國家的作家沒有什麼機會。 尤薩經常撰寫政治題材的文章和評論,但他不認為熱中政治會對他的文學創作構成負面影響。 他說,「文學不應該離開生活。我希望我的作品像一塊海綿,盡可能地吸收當代發生的一切事物。在我的認知範圍裡,沒有一件偉大的文學創作對政治無動於衷。」 對於世界政治的走向,尤薩表示現在相對於幾年前要樂觀得多,因為共產主義已逐漸解體。 他說,「前美國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在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前曾預言,共產主義將屹立不搖。但事實上,共產主義已經式微,開始消失,且並非被西方世界所擊敗,而是內部自己在動搖,因為它沒有能力組織具生產力的經濟模式,企圖操控人民思想和生活的體制也令這一切窒息。」 尤薩也認為,無論是民主鞏固還是擴大權利的範圍,拉丁美洲近年來都呈現實質上的進步。 他說,今天的南美洲只有一個由查維斯在勉強維持的半獨裁國家(委內瑞拉),但從最近幾次的選舉結果來看,其專政體制的末日也正在來臨。 雖然如此,尤薩呼籲南美洲的人民絕不可輕言放鬆或就此停滯不前,如果群眾不參與、不關心、不支持的話,民主創新也不會有生命力;不樹立民主信念,民主的鞏固也會隨時受到威脅。 (2010-10-15 /聯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