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Home
聯絡我們Contact us
Human Rights Data
自由壓榨勞權示範區 被政府視為拚經濟強心針的「自由經濟示範區」已逐漸明朗,行政院決定分兩階段推動,第一階段將由現有的自由貿易港區(五海一空)就地升級,並以「前店後廠」方式延展至周邊園區;第二階段則將推出特別法條例,再由各地方政府提出申請。這個政策的最終的目的,就是要讓台灣成為自由貿易島。 台灣為順應全球經濟市場之潮流,這五十年來陸續出現了加工出口區、科學園區、自由貿易港區等不同型態之經濟特區,而這些特區內相同的特色皆是「鬆綁」及「去管制」,使現有國內勞動標準相關法規讓工作條件更具「彈性」,同時提供租稅、關稅等優惠以吸引廠商進駐。但也由於這些特色,導致經濟特區內勞動檢查無法落實、勞動權益受到限制等問題,在國際間已受到高度關注。 自一九九○年代起,許多國際組織如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等,更進一步將對勞工權益與職業安全衛生權利的關注,延伸至基本人權議題。尤其是許多國家的經濟特區造成大量外勞湧入,但多數外勞卻未獲基本人權保障,包括缺乏工會保護、居住環境過於擁擠、無法得到基本醫療照護等等。 以目前自由經濟示範區的設計,在「前店後廠」的架構之下,未來區裡、區外界線模糊,造成勞動檢查權責更加紊亂,將直接衝擊所有勞工的基本保障。未來自經區勢必將面臨勞工權益與人權受限的問題,而政策決策者如不主動說明對人權短期及長期的影響,同時對私部門也要進行必要的規範,其口中的自由經濟示範區,實質上將會淪為剝削勞動力與侵害人權的示範區。
(2013-06-27/taiwan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