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非法官參加司法院人審會 法界促速通過法官法 〔自由時報記者劉志原、項程鎮、謝文華/台北報導〕基隆律師公會理事高涌誠律師說,陳嘉年法官犯的疏失,在法官本位主義看來,也許沒什麼,但當事人可能一輩子才進一次法院,遇到法官疏失,可能從此喪失對司法的信任;高涌誠說,人審會成員都是法官,難免讓人覺得「官官相護」,應儘速通過法官法,讓學者專家參加人審會,重建司法公信力。 中華人權協會名譽理事長許文彬律師表示,未成年性侵害案件,若不讓被害人父母在場協助被害人陳述,這樣的法官,可以說是「法匠」,不能體察法律真義,應該要被列為司法改革的對象。 白玫瑰社會關懷協會理事長梁毓芳也表示,白玫瑰社會關懷協會最關注的是性侵案件,陳姓法官被指審理性侵案件態度不佳,亦是她最在意的,她見過許多性侵被害者,受到最大傷害的,不是在性侵發生的當下,而是在法庭上面對法官的質疑與不佳的偵審態度,有被害人就因此數次表明在法庭上被糟蹋,快活不下去。 梁毓芳說,性侵被害者往往因沒有第三者在場,舉證困難,所以很多判決都靠法官自由心證,若法官不願深入了解、還原事發現場,性侵被害者在自述能力薄弱下,在法庭就得不到對等、對稱權利的保障。她呼籲司法院人審會重新審酌對性侵案審理態度不佳的法官,其適任與否問題。 民間司改會執行長林?正律師說,黃瑞華請辭案,正好可以證明,司法院人審會有必要引進不具法官身分的專業人士,讓審議過程更透明。 對於黃瑞華請辭,林?正與高涌誠都說「值得肯定」。 (2011-6-9/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