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會主委孫大川:原民日 彰顯人權
8月1日原住民族日,媒體中國時報舉辦「原住民族日座談會」,原民會主委孫大川在會中肯定政府定下原住民族日具重大意義,多位學者專家則呼籲政府應多關懷原住民歷史、處境,並應以原住民的觀點制定相關政策。
為紀念1994年8月1日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將「山胞」正名為「原住民」,行政院於2005年修法,明定每年的8月1日為「原住民族日」,盼促進各族群間的相互尊重與和諧。為了讓民眾更了解原住民族日的內涵,並探討近年來原住民族的重要議題,中國時報舉辦「原住民族日座談會」,邀請多位學者專家與談。
首先,原民會主委孫大川(卑南族)肯定,「原住民」取代「山胞」入憲,對多元文化的肯定及彰顯人權有重大的意義,呼籲各界能多關懷原住民處境。此外,孫大川指出,原民會正加速整理原住民相關文獻、文化資產,進行有系統的保存與紀錄。在原住民族日這一天,孫大川也期許自己協助原住民族找回沒落或即將失去的傳統歲時祭儀。
同為卑南族的林志興則表示,原住民族日的制定,有其意義與必要性,盼各界對於原住民族議題有更深刻的反思,以及具前瞻性的思考。
賽德克族的蔡志偉提醒,政府在原住民族日的宣傳與教育上,要加把勁。他說,原住民族日提醒的是「山胞正名為原住民族」這段歷史,以及國家應尊重多元文化,然而,過去討論台灣的歷史發展進程,原住民的觀點一直被忽略。
鄒族的浦忠成認為,漢人在台灣活動的3、4百年來,原住民被歧視、壓迫,好似台灣的歷史只剩下漢人在台4百年史,忽略分布在台灣、處處可見的史前考古遺址,均是原住民留下的足跡。
泰雅族的官大偉提醒政府,多元主義不僅止於「尊重」差異,更要透過制度的設計,保障多元族群的發展及生存。
(2010-08-01 /中央廣播電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