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聯絡我們
 
‧人權新知
 
‧世界人權宣言
 
高雄國際人權宣言
 
‧人權影音資料館藏
 
‧人權圖書資料館藏
 


孩子遭體罰 暴力傾向大增

美國一項新公布的研究指出,父母以打屁股來管教幼童,短期內可能叫孩子不敢再犯錯,但長期下來,孩子的暴力傾向會大為增加。原因可能在於體罰會樹立壞榜樣,讓孩子認為:打人可以解決自己的困擾。

《時代》雜誌報導,杜蘭大學(Tulane University)學者研究將近二千五百名幼童後發現,三歲時愈常被打屁股的孩子,到五歲時愈可能出現攻擊他人的傾向。這項研究發表在《兒科醫學》期刊。

該研究係由社區衛生科學教授凱薩琳.泰勒(Catherine Taylor)帶領進行。研究中率先控制許多會影響母親身心的變數,如憂鬱症、喝酒嗑藥、配偶暴力、懷孕時是否考慮墮胎等。在控制這些變數之後,學者們發現,打屁股依然是強而有力的預測指標,可預知小孩未來的暴力傾向。

泰勒表示,一個五歲大的孩子,若是在研究開始前那個月被打屁股超過兩次,那麼暴力傾向會增加五○%。泰勒團隊把孩子們天生的不同程度攻擊習性加計進來後,發現挨打會增加暴力傾向的因果關聯依然存在。

這項研究含括美國廿個城市。受訪的母親當中,四五.六%表示,受訪前一個月沒打自己三歲小孩的屁股;二七.九%表示打一到兩次;二六.五%表示打兩次以上。至於五歲大兒童,曾挨打與沒挨打的相比,較會反抗、要求立刻滿足自己的需求、容易感到挫折、突然發脾氣、對他人或動物做肢體攻擊。

專家推測,這種現象很可能是因為體罰會把不良行為套連起來。體罰灌輸的是畏懼而非懂事。即使小孩挨打時不再亂發脾氣,那並不意味他們瞭解自己不該那麼做。打屁股也會立下壞榜樣,讓孩子以為,攻擊行為可以解決自己的問題。

「美國兒科學會」表示,體罰愈常使用,效力會愈弱,建議小孩犯錯時,父母最好採取「禁足」處罰,暫停與外界互動一段時間,讓孩子冷靜下來,思考自己的犯錯行為,以及明白背後的動機。


(2010-05-09 / 中國時報)

 
  2009 2010 2011 2012
 
5/7:未保障外勞人權 苗縣府遭糾正 (中央社)
5/7:監所收容的六萬多名受刑人將納入健保 (聯合報)
5/8:「全民捍衛稅務人權」8日中視及太極門網站播出 (中央日報)
5/8:單親媽戴眼鏡被資遣 北市議員指勞工局失職 (中國時報)
5/9:孩子遭體罰 暴力傾向大增 (中國時報)
5/9:大甲公所 舊電腦助弱勢 (中國時報)
5/11:綠島人權季 受難者哽咽憶當年 (聯合報)
5/11:沒被害人人權 就沒公平正義  (聯合報)
5/12:綠島人權藝術季週末開鑼 (自由時報)
5/12:法未修 台生會痛批侵犯人權 陸生跟台灣人結婚 要退學 (中國時報)
 
人權學堂 ∣Human Rights Learning Studio

位置:高雄捷運O5/R10美麗島穹頂大廳方向往出口9
Position: Kaohsiung MRT 05/R10 Formosa Boulevard Hall Exit 9
郵寄地址:81249高雄市小港區大業北路436號
Address: No. 436, Daye North Rd. Siaogang Dist., Kaohsiung City 81249, Taiwan
電話Tel:886-7-2357559∣傳真Fax:886-7-2351129
Email: hr-learning@ouk.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