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Home
聯絡我們Contact us
Human Rights Data
中華日報社論--照顧智障者:家庭和社會共同的責任
中華日報十三日社論--照顧智障者:家庭和社會共同的責任 全文如下: 民進黨籍立委陳節如日前與智障者家長總會舉行記者會,公布「財團法人苗栗縣私立親民啟能教養院」凌虐心智障礙者的監視畫面,指控院長周本錡將院生推倒在地、腳踹、掐脖子、用木棍威嚇,怒稱「這才是悲慘世界」。 老人安養院或智障者教養院凌虐院生時有所聞。被收容的院生不論是老人或智障者都是弱者,也就是社會邊綠人,用暴力對付他們,自然會引起社會反感,認為「不人道」。果然,上述教養院監視畫面公布後,撻伐聲四起,要求撤底查辦院長。 但周本錡也有話說,親民啟能教養院收容智障礙者三十七人,三十位男性,七位女性,年齡從三十歲到六十歲。有些院生有暴力傾向,會無故加暴於人。他指出,有些男性心智障礙者,性衝動時會「露鳥」,甚至衝到女性住房。監視畫面那位與他拉扯者,身高一九三公分,孔武有力,「院內都是女性教保員,只有我能壓制他。」 親民啟能教養院事件引發各方討論,有人認為動物都不可以虐待,何況對人;但有些院生家屬相對理性,表示對有暴力傾向的院生,強力制約是必要的,他們以自己經驗表示,有暴力傾向的智障者,在家裡也常出現暴力行為,情況嚴重時只能以力量制約。故而,只要教養院不是無故施暴,未對院生造成重大傷害,某些制約措施,他們是可以接受的。 媒體曾就此議題舉辦座談會,傾聽智障者家屬的心聲。據指出,即使是輕微患者,也常有「出走」情事,不論白天或晚上,家人都得緊盯住,以防「走失」;另一種現象,則是破壞東西,或是隨地大小便。重度智障者如有暴力傾向,一旦暴力發作,打人時根本連父母也認不出。 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說:「失智症家屬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工作』,而且會走的比不會走的還難照顧。」有個吳姓男子四十五歲就患了失智症,妻子到處求醫,三年內看了十三科逾千次門診,依然沒有起色,外表看似正常的吳某,曾被詐騙上億元。妻子哭訴說:「他連到大賣場都會拉尿在褲子。」 家有心智障礙者,至少得有一個人得全心全力照顧,「喘息」的機會都沒有,常有家人被迫辭去工作,以致家庭經濟陷入困境。即使沒有經濟顧慮,還得有愛心、孝心、耐心,絲毫不能疏忽,但所謂「久病床頭無孝子」,棄之不顧者不乏其人。 迄至去年,台灣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已超過兩百五十萬人,占總人口一成多,其中失智人口逾十九萬人。台灣人口老化速度名列世界前茅,老年人口增多,失智者必然相對增加,但社會支持度顯然不足,目前公營日照中心僅九十四家,以每家三十人計,收容人數不到三千人,衛福部承諾年底擴增到一百二十家,也只能收容百分之二的失智人口。 如何妥適照顧心智障礙者,已成燃眉之急的社會問題。台灣相當重視人權,但不能只喊人權而對智礙者欠缺作為。政府有必要從寬補助教養院,惟教保輔導的重要性不下於經費補助。失智是生命的大不幸,家裡如有失智症者,更是家人難以負荷之重,全民應以同理心、慈悲心看待心智障礙者。
(2013-10-13/r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