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車站一樓大廳以紅龍區隔動線,並公告車站大廳不得喧嘩及禁止集會活動。 記者陳志曲/攝影
車站拉線區隔外勞 學者:人權退步 上月回教開齋節,台北車站湧入上萬名印尼勞工聚會,電子媒體以負面字眼報導外勞「占領」台北車站,台鐵前天拉線區隔,經聯合報報導,引發討論。長期關注新移民/移工處境的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夏曉鵑說,「荒謬至極」,那條紅線象徵台灣人權的退步。 昨天傍晚台北車站大廳人不多,只有一、兩個小朋友把紅龍隔出的區域當迷宮,在裡面嬉戲。台鐵台北站長古時彥說,拉起紅龍後,大廳中間沒人逗留,「效果確實有出來」,但主要是為了還給民眾「大廳行的權利」,不是特別針對外勞。 但對習慣假日在車站聚會的外勞而言,「那條線」的感受卻很強烈。「這是公共場所,每個人都可以來」,印尼籍家庭看護工Alice昨天陪受照顧的雇主到台北車站。她說,外勞在車站聚集都是在周日,在車站等朋友、排隊買票,可能不熟悉車站大廳中間不能逗留的規定,「只要提醒他們就好,沒必要拉紅線。」 夏曉鵑說,開齋節對回教徒如同台灣的農曆新年,台灣沒有提供外勞友善的休閒空間,他們只能在火車站、教堂等公共場所聚集,抒發思鄉情緒。一個民族到異鄉生活,喜歡找機會與同鄉朋友聚會,這是人之常情,就像華人出國都喜歡待在中國城一樣。大家都有成為外國人的時候,應該學習互相尊重。 「台北車站的那條紅線,象徵了台灣人對外勞的歧視,也象徵了台灣人權的退步」,夏曉鵑說。她說,台灣把狹窄的偏見與歧視,具體表現在那條線上。這跟六○年代美國的種族隔離沒兩樣,坐公車畫線、在餐廳吃飯也畫劃線,黑人只能在規定的區域活動,台北車站的那條紅線,跟這個是「同樣的意思」。 勞委會外勞管理組組長傅慧芝說,勞委會以補助縣市政府辦理外勞特有節慶、活動的方式,讓本國人有機會參與,了解外國習俗;未來會請縣市政府辦活動時注意舉辦外勞節慶的疏散問題,也會對外勞「宣導」較適當的聚會場合。 夏曉鵑說,台灣從政策面到生活面,都存在對外勞的歧視偏見,政府應從制度上著手,重新檢討外勞制度,去除違反人權公約的部分。不然辦再多場潑水節嘉年華,都是「花錢做表面」。 (2012-09-09/聯合報)
(2012-09-09/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