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聯絡我們
 
‧人權新知
 
‧世界人權宣言
 
高雄國際人權宣言
 
‧人權影音資料館藏
 
‧人權圖書資料館藏
 
‧高雄市人權委員會
 
‧城市人權新聞獎
 



矯正同性戀? 歧視又不人道

近日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公開支持同志婚姻應即合法,釋昭慧法師也證婚首場佛教同志婚禮。不過,至今仍有不少人主張,同性戀者應接受「矯正」,甚至前一陣子,台灣醫界某專業性雜誌亦出現宣稱矯正治療成功的文章。

十九世紀末的西方精神醫學,認為同性戀是先天疾病,且比一般人更容易罹患其他精神疾病。

佛洛依德則由精神分析理論,認為人類的性傾向與性氣質是後天教養的結果;精神分析術可以改善同性戀者的心理痛苦,但無法將同性戀者變成異性戀者。佛洛依德也曾暗示同性戀與精神疾病有關,至於同性戀本身是否為精神疾病,他並無定論。

在佛洛依德之後,許多精神分析臨床工作者嘗試改變同性性傾向的「矯正治療」。行為治療學派則相信可以透過行為治療,將同性戀者重塑成異性戀者。

這些主張治療同性戀的人士,一九九三年於美國組成同性戀研究與治療全國協會,並與一些基督教團體結合,如「走出埃及」組織,宣傳矯正成功案例。

但這些報告都有嚴重瑕疵。許多人接受治療後非但沒有擺脫同性戀,反而造成嚴重的憂鬱症、性無能或自殺。因此美國精神醫學會、美國心理學會、美國精神分析學會都公開反對這種治療。

後來,「走出埃及」全球聯盟的創辦人及早期領導人在二○○七年正式道歉,並呼籲現任領導人不要再執迷不悟。

美國精神醫學會一九七三年已正式宣布,同性戀不再列入精神疾病診斷與命名系統之內。世界衛生組織一九九二年出版的《國際疾病分類》第十版也刪除了同性戀這個診斷項目。

同性戀不應該被視為精神疾病。任何嘗試改變性傾向的醫療方法,都未證實有效,且經常有害。目前西方精神醫學的關注,已從「同性戀是不是精神疾病」轉移到「同性戀者的痛苦、壓力及精神健康」。有不少研究指出,同性戀者與雙性戀者比異性戀者更常有焦慮、憂鬱、自殺等問題。但這些問題,究竟是與性傾向本身,還是與同性戀個體所承受的心理社會壓力有關,尚無定論。

最近美國加州正進行立法,禁止對十八歲以下實施所謂的「矯正治療」。歐巴馬也首次公開支持同志婚姻。這樣的人道趨勢應會慢慢成為普世價值。但台灣如何解決汙名化及歧視問題,還有一段路要走。

(2012-08-28/聯合報)

 
  2009 2010 2011 2012
 
08/26:【醫師看法】網路霸凌 傷害孩子人格發展(自由時報電子報)
08/26:政院財經研商會 聚焦本外勞基本工資脫勾(鉅亨網)
08/28:移民署收容缺失 人權團體台、港、菲同步抗議(中央廣播電台)
08/28:矯正同性戀? 歧視又不人道(聯合報)
08/29:正視同志慾望 熱線推性愛達人手冊(中國廣播公司)
08/29:陸配取身分證年限 我研議再下修(聯合新聞網)
08/30:健康調查 雲林高風險缺資源(中央社)
08/30:同志音樂劇 次文化展現慾望(中央社)
08/31:蘇案無罪定讞 人權團體:司法應改正自己錯誤(中央廣播電台)
08/31:爭合法工時 消防員遊行(中央社)
 
人權學堂 ∣Human Rights Learning Studio

位置:高雄捷運O5/R10美麗島穹頂大廳方向往出口9
Position: Kaohsiung MRT 05/R10 Formosa Boulevard Hall Exit 9
郵寄地址:81249高雄市小港區大業北路436號
Address: No. 436, Daye North Rd. Siaogang Dist., Kaohsiung City 81249, Taiwan
電話Tel:886-7-2357559∣傳真Fax:886-7-2351129
Email: hr-learning@ouk.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