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相思草人權促進協會昨天舉行記者會,反對調漲健康捐,並演出行動劇呼籲立刻停止「以價制量」的歧視性手段。(記者簡榮豐攝)
|
反健康捐 吸菸者公民團體不排除上街頭
〔記者楊久瑩/台北報導〕頭戴著白面具,私毫不受調漲健康捐「以價制量」影響的有錢人,正大口享受著吸煙的樂趣;但窮人「再窮也要吸根煙」,卻是愁眉不展、苦哈哈。
有鑑於衛生署計畫調漲健康捐,吸菸者公民團體「台灣相思草人權促進協會」透過行動劇反諷健康捐。理事長朱政騏表示,反對衛生署調漲健康捐、「以價制量」的手段,也質疑調漲缺乏透明審議機制,已淪為漫天喊價;不排除近日將走上街頭。
朱政騏談到,衛生署長邱文達之前曾表示,正規劃調漲菸品健康福利捐,由現行每包加徵20元,提高到加徵40元,最快今年底實施;同時董氏基金會也表示台灣菸價過低,應該一次調漲30元,以符合國際菸價,達到「以價制量」降低國人吸菸率的效果。
但朱政騏提出反證強調,一來公共場所禁煙已大幅減低二手煙的違害;二來若考慮各國GDP差異的因素,台灣的菸價並無董氏基金會所言「過低」的現象。
朱政騏補充,調漲過程,衛生署從未徵詢吸菸者公民團體的意見,他認為「以價制量」是具有階級歧視性質的政策手段,因為,台灣將近四百萬的吸菸人口中,有八成以上都是基層的藍領勞工,由於可以替代的嗜好品較少,「以價制量」的政策對藍領勞工的吸菸率影響不大,懲罰的性質反而較多;反之,有錢的人對菸品的「需求彈性」較大,調漲對其影響小,卻可能造成走私猖獗、懲罰窮人副作用。
「台灣相思草人權促進協會」向衛生署提出三大訴求,包括反對調漲健康捐、歧視(藍領)吸菸者,停止以價制量的歧視性懲罰。至於健康捐的調整、分配流向應該納入吸菸者的意見。其次則是,健康捐的調整應公開、合理,不能淪為漫天喊價。
(2012-08-17/ 自由時報電子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