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閉幕宣讀聯合聲明前,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左)與中共副總理王岐山不約而同地調整耳機,留下這幅有趣的畫面。 (歐新社)
希拉蕊重申人權 戴秉國:不該干擾內政 陳光誠事件持續延燒,逐漸升高為中美在人權議題上的較勁。 昨天美國國務卿希拉蕊與大陸國務委員戴秉國在此議題上交鋒。希拉蕊重申美國對人權的重視,必要時會與中方「談論個案」;戴秉國以人權不該「干擾一國內政」回敬希拉蕊。 第四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昨天結束,在最後舉行的中美聯合記者會上,陳光誠事件依舊是媒體關注的焦點。儘管中美代表致詞時,都沒有提到陳光誠事件,但雙方公開的談話內容中,立場針鋒相對。 雙方提交聯合新聞稿,在具體成果中提到,中美將加強雙邊對話與磋商,重申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繼續就「人權問題」進行建設性對話。雙方並決定今夏,在美國華府舉行「人權對話」。 會後希拉蕊出席美方記者會表示,陳光誠表達他想與家人前往美國讀書的意願,大陸並發表聲明指陳光誠可前往國外,讓美國受到鼓舞,事件已取得進展。美國會持續針對此事與大陸接觸,但「還有更多工作要做」。 希拉蕊表示,美國處理陳光誠事件,一直以陳光誠個人選擇與價值觀作為主要原則,今後美國會持續與陳光誠保持聯繫。 她說,陳光誠事件不僅是「知名活動家」的事,也涉及人權、涉及中國這個超過十億人口的偉大國家的前途。美國一方面尊重核心價值,另一方面也尊重陳光誠個人意願。 希拉蕊在聯合記者會指出,雙方在對話中也討論到一些無法達成共識的領域。美國會繼續提出人權議題,是非常重要的價值,「必要時也會與中方談論個案」,盡可能避免不同意見影響或干擾兩國的合作。 戴秉國回應,談到中美在人權問題上的意見,確實存在分歧。但在中共建政以來,大陸在人權方面已取得進展,況且沒有任何國家在人權上是盡善盡美的。他強調,人權問題不應成為中美之間的干擾因素,也不應該干擾到一國的內政。 他還說,對話中雙方廣泛地交換意見,但雙方不可能在所有問題上達成一致,只能盡可能尋找共同點與合作的可能性。 (2012-05-05/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