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臺灣民主經驗引領大陸和平變革 彰顯自由價值 再過二天就是「世界自由日」,在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裡,國人尤須體認「自由」對個人及國家的意義與影響。半個多世紀以來,中華民國在臺灣遵循憲法規範,依照進程實踐民主制度、推動民主選舉,逐步落實憲法所倡「主權在民」的基本精神,已成為亞洲的民主典範,且受到許多先進民主國家高度肯定,這份成就不僅是我們的立國根本,更是立足亞洲、引領大陸同胞追求自由民主的燈塔。因此,我們除了要珍惜這得來不易的民主體制和甜美的自由果實外,更應緬懷先烈先賢過去的犧牲奉獻,在臺灣建立以民主為本的國家。「世界自由日」是紀念韓戰期間一萬四千多位唾棄中共暴政的反共義士,於一九五四年一月二十三日集體投奔民主自由的中華民國,其後由世界反共聯盟大會通過決議,將「一二三自由日」擴大為「世界自由日」,期彰顯「自由」的普世價值。這個由韓戰時期所創造出來的特殊日子,雖然經歷蘇聯、東歐集團的瓦解而更名,但對許許多多仍然生活在不自由環境下的人民而言,還是具有歷久彌新的意義。 由此即不難了解,自由的重要不僅僅是一項基本人權的延伸,更是人類生活的必須,也因為擁有自由,才能盡情發揮創意,創造各項政經奇蹟。因此,隨著社會的進步與西方文化的影響,民主與人權運動的推展及連結,不但已成為本世紀世界主流趨勢,也就在「全球化」、「民主化」的影響下,喚起大陸人民對於民主和自由的追求,且相互依存日益緊密。如西方諺語云,「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便直接點出自由的普世價值與其深切意涵。 今天,我國不僅是自由世界的一分子,且國家安全與自由世界的國際安全體系早已結為一體。是以,中共迄今仍不放棄以武力侵犯臺灣的意圖,即是對自由世界之民主、人權等普世價值的挑戰。尤其是中共經濟與軍力的快速發展與成長,正逐漸改變西太平洋地區軍力動態平衡,且已引發亞洲各國的關切與焦慮。我國在面對亞太地區戰略競逐升溫的新形勢,必須要有全面性戰略布局與配套措施,而且不能有完全依賴他國保護的不切實際心態,才能夠靈活因應挑戰,並適時選擇對我國最有利的戰略位置。同時,我國所發展出的民主價值制度與生活方式,也是美、日敦促中共和平演變的重要籌碼。 誠如馬總統日前在出席國防部春節聯歡餐會時所強調,我國在整體國家安全戰略的構思與規劃上,將積極發揮「巧實力」,運用堅強的國防實力為後盾,結合兩岸關係改善,以及經濟、貿易、投資、教育文化交流等,建構隱性的國防安全縱深,同時也要營造和平的國際環境與合作氛圍,讓大陸方面認真思考,放棄使用非和平手段解決兩岸爭端。馬總統認為,大陸對臺灣而言,是一個機會,也是一個威脅,更是一項挑戰。我國需要維持兩岸和緩良性互動,以促進經濟發展;也需要國際民主陣營的支持,以及堅強的華美經濟與安全夥伴關係。尤其我國歷經兩次政黨輪替後,臺灣的民主成就已普遍獲得國際社會的肯定,不僅是全球民主化運動的重要里程碑,更已成為臺灣和國際社會對話的重要憑藉。因此,馬總統主政後,在維護臺海現狀的前提下,堅持民主憲政與推動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並開啟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兩岸和平新局。此一成就,先後獲得美國前國務卿鮑威爾盛讚臺灣「不是別人說的問題,而是一個成功範例」;美國前總統布希稱許我國為「亞洲與世界民主的燈塔」;在今年我國總統及立委合併選舉後,美國白宮更發布新聞稿,稱臺灣是「亞洲偉大的成功故事」,並肯定我國在兩岸關係上的努力,有助促進臺海和平與穩定。 總之,紀念「世界自由日」,就是要追求人類免於恐懼的自由。因此,我們一方面要對前人爭取自由的犧牲奉獻表示敬意;另一方面,也要呼籲珍惜目前所享有的富足生活,發揮熱情智慧,提昇擴大自由的品質與範圍,體認自由的珍貴價值與意義。今天自由、民主、人權、法治已經成為推動臺灣成長與茁壯的力量和驕傲,更是臺灣最寶貴的軟實力。尤其是隨著兩岸互動及人民往來的頻繁,「臺灣經驗」在中國大陸的影響力將超越經貿層面,引領大陸人民領略臺灣的核心價值,進而促進兩岸長遠的和平發展,綻放更璀璨的光輝。 (2012-01-21/青年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