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菸害防制會 喉癌患者獻聲 吸菸團體抗爭
邱俐穎/台北報導
董氏基金會舉辦「第五屆兩岸四地菸害防制交流研討會」,大陸、香港、澳門及台灣學者、民間團體齊聚一堂,交流反菸經驗,一群因罹患喉癌而切除喉頭的病友也特別現身說法,用沙啞聲音呼籲戒菸要趁早;但場外卻有吸菸團體表達抗議,大喊「反對歧視修法」、「打造友善環境」,要求正視癮君子權益。
吸菸團體「台灣相思草人權促進會」的理事長朱政騏批評,我國《菸害防制法》從未清楚定義何謂「菸害」,只是一味課懲罰性的「健康捐」,政府應正視吸菸者權益,開放吸菸空間,如餐廳、PUB等營業場所,特定時間後開放抽菸。
促進會更質疑,五月份《菸害防制法》修法,董氏基金會曾公開指控,台灣菸商是站在第一線反對菸害防制修法,但促進會根本沒拿菸商一毛錢;他們反過來質疑,董氏基金會在網站公開推薦藥廠的戒菸產品,基金會是否也該說明自己與藥廠關係。
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組主任林清麗回應,這次研討會基金會共有食品廠、藥廠廿多家贊助商贊助,才能讓兩岸四地的學者、團體齊聚一堂。她強調,世界衛生組織(WHO)及全世界衛生單位網站都會介紹戒菸藥物,以提供最詳實、正確的藥品資訊,以免誤用。
「今天我們沒有開任何的藥,給任何的人」, 林清麗強調,使用戒菸藥品能增加廿%到廿五%的戒菸成功率,所有醫學會無不教育醫護人員正確使用戒菸藥品,她認為,不願戒菸者不需攻擊反菸團體,而是要去攻擊讓吸菸者成癮的菸商。
場外抗議聲不斷,但一群罹患喉癌的病友在場內則以親身慘痛經歷,訴說菸害對他們身體的危害。十五歲就開始吞雲吐霧的病友林家修說,年輕時「菸」就成了他的「好朋友」,多年來嘗試戒菸,都被菸癮打敗,最後四十八歲罹患喉癌,付出了慘痛代價。
無喉者復聲協會名譽會長黃東源表示,協會有超過九成病友過去是癮君子,菸害讓他們失去健康,才想站出來為無菸環境盡點心力。
(2011-9-6/中國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