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Home
聯絡我們Contact us
Human Rights Data
觀念平台-周傑民與史諾登的教訓
主權獨立的拉美國家厄瓜多當局宣布:主動放棄與美國貿易的關稅減免待遇,並以此年貿易約兩千三百萬美元的收益「援助」美國當局培訓自己的人權意識,以正面回擊美國對厄瓜多政府欲庇護史諾登所進行的經濟勒索。這不是厄瓜多的偶然一次作為,維基解密創辦人艾桑奇就是在英國受到厄瓜多使館的政治庇護,厄國總統柯雷亞還曾經清除了一個國內的美軍基地,並驅逐過兩名美國外交官。當然,醒目地操作史諾登事件,可能牽涉到更複雜的內政和外交角力;畢竟,這個人口一千五百萬的國家,成功地向世人展示什麼叫作「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不論是基於國格,還是基於戰略。 史諾登的問題在他揭露美國這個「世界人權糾察」自己違反《世界人權宣言》第十三條規定,在長達六年的時間裏,美國政府侵犯包括其國內的全球各國人民的通信隱私和國家利益。史諾登選擇到中共「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去爆料並受訪,簡直叫美國在亞太輸出的人權與民主戰略見光死。所以,他必須受到美國當局的道德摧毀,而背負著「叛國者」的稱謂。 這說明了一種現實意義:在所謂奉行人權和民主等「普世價值」的某些體制下,對一個人的道德評價常常是由他的政治立場決定。就在美國宣布經濟勒索厄瓜多的同一天,太平洋此岸的台灣花蓮縣府民政處長周傑民發表「兩岸統一必然論」,立場與島內當道相左,則辭官、道歉當然是別無選擇的結果。所謂人權、民主、憲法等「普世價值」,全部在島內當前的體制與民風下讓位。周傑民與史諾登的發言和遭遇,諒有同慨。 其實美國最好的做法是放過史諾登,一來可作為交換後者守住爆料底線的條件,並防止連鎖效應;二來美國可以繼續充當言論自由的國度,讓世人以為瑕不掩瑜。否則,史諾登只能是反美和非美國家間的一粒戰略酵素,其後果得不償失。橫豎世人的美國印象不會因為一個史諾登而增添多少反感或好感,以台灣為例,絞殺海珊、狙擊賓拉登、入侵伊拉克,島內都有民意稱許叫好,還有「總統贈勳」,而不以當今中東世界的人權與民主現況為忤。 周傑民的情況就相反了,不待島內當道來放過他,以示人權民主;他倒不放過島內的人權民主,用辭官道歉來譏諷台灣當前體制對人權民主的反動與片面。這可能並非周傑民的本意,卻意外讓自己演出一場台版史諾登的戲。最無辜的還算台灣當道,明明沒打算為了幾句「兩岸統一必然論」而出手鎮壓一隻小蝦米;哪知小蝦米的自以為是,讓「統一非人權」與「統一非民主」的好戲壞了言論自由體制的聲譽。 偵蒐、監測、壟斷,一直是國家機器的權力特徵,中外皆然。不同體制,不同時代,不同條件,自有不同的方法和解釋。你追求進步,他就有更進步的方法和解釋。最迂的是,把抽象的、絕對的政治符號,當成「普世價值」來較真─這是周傑民與史諾登給人們上的一課。
(2013-07-04/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