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餓44 學生社團籲修學貸四法 (Your News記者謝抒王民台北報導)許多大學生一畢業就面臨低起薪、清償就學貸款等壓力。反貧困聯盟、青年要好野等民間團體日前於立法院前發起「飢餓44」靜坐活動,18日也召開記者會,盼立法院能在此會期通過「學貸四法」、「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等修法,減輕學生負擔。 民間團體16日起在立法院前搭起棚子,絕食靜坐44小時,控訴去年國內薪資所得僅佔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44%,不及55%的國際平均值。他們認為政府僅「聞財團聲,救富人苦」,使社會貧富差距擴大,因此盼透過絕食行動呼籲政府正視民間疾苦。 參與活動的輔仁大學社會系學生吳欣穎因家中積欠卡債,從大一起就要依靠就學貸款與打工所得支付學費、補貼家用。 吳欣穎表示,不願因經濟困難放棄求學夢想,也準備繼續攻讀研究所。但畢業後將面臨逾新台幣70萬元的學貸,令她也擔憂,若畢業後只能領低薪,又該如何清償? 青年要好野執行委員、東吳大學人權碩士學位學程學生蕭翔鈞認為,目前的學貸制度無法幫助學生藉教育脫離貧窮,反使學子陷入貧困。 青年要好野提出「量能還款」訴求。執委、陽明大學醫學系學生陳秉暉指出,許多青年面臨「畢業即失業」窘境,因此還款金額應依薪資所得調整。若申貸人年收入並未達平均薪資之6成,應暫時免還款;若超過6成,則以超過餘額之5成為還款金額上限。 18日記者會後,民間團體也與國民黨立院黨團書記長趙麗雲會面。但趙麗雲表示恐無法在此次會期完成修法,但承諾將在會議中提出質詢,要求教育部成立研擬就學貸款政策的專案小組。 針對日前總統馬英九提出延長還款期限、提高每月生活補助,青年要好野認為「數字是死的」,單純延長期限與調高補助金額,僅能暫時解決眼前問題。 蕭翔鈞說,「學貸需要的是一個可以長期運作的機制。」應修訂正式法條取代行政命令,並建立完善的學貸制度,定期評估民情作調整。 此外,陳秉暉認為「延長還款期限」並非長久之計,「畢業後幾十年都在還債,不是一個正常狀況。」因此,青年要好野建議將還款期限訂為25年,若超過25年,申貸人未還清的貸款,則由政府負責還款。(Your News是由政大新聞系大學報、中央社、Yahoo!奇摩合作) (2011-10-21/Your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