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苦兒換肝難等 父母最揪心 (中央社記者陳麗婷台北7日電)「小淇,妳要跟醫生一樣變老,看到媽媽白髮蒼蒼」,醫生對罹患膽道閉鎖的6個月大小淇喊話,但小淇的媽媽說,「這不是很容易達到的願望嗎?」,但現在的小淇卻只能等待換肝。 近6個月大的小淇,出生3天時媽媽發現她的大便是白色,檢查發現,是膽道閉鎖,後來輾轉從金門送到台北治療,並在出生21天接受葛西氏手術,原以為手術成功,沒想到又感染,肝臟膽管又堵塞,又動了第2次手術。 後來醫生檢查認為,其實小淇還在媽媽肚子裡時,就已經有肝纖維化問題,因此,必須換肝救命。 小淇的媽媽楊素美今天說,有一次她聽到醫生對小淇說話,「小淇,妳要跟醫生一樣變老,看到媽媽白髮蒼蒼」,楊素美心理很難過,她說,「這不是很容易達到的願望嗎?」 楊素美說,因為自己血型與小淇不同,因此無法捐肝,而先生又較胖。他說,先生身高173公分,體重95公斤,且有輕微脂肪肝,對小淇來說,爸爸的肝臟太大,必須減1成體重。 即便小淇的爸爸每天跑步、打球減重,希望能捐肝給女兒,但楊素美說,減重可能還得花上1、2個月時間,但快6個月大的小淇,體重才4.7公斤,營養吸收不良,狀況不好,現在也只能等小淇爸爸減重,或等候捐肝救小淇一命。 台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何明志在記者會表示,全台1年約有100多個「肝苦兒」等待捐肝救命,但以台大醫院為例,每年約30幾個在等,卻只有1/3等得到,且多數是自家人捐肝。 何明志說,肝臟捐給1個大人時,其實可以分一小塊捐給小孩,但這需要整體的配套措施。另外,以香港來說,連朋友都可以捐肝,但國內親屬捐肝卻有一定的限制,因此,政府應該制定政策,解決相關問題,讓這些肝苦兒有機會快樂長大。 (2011-5-7/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