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聯絡我們
 
‧人權新知
 
‧世界人權宣言
 
高雄國際人權宣言
 
‧人權影音資料館藏
 
‧人權圖書資料館藏
 




透視日本的婚姻暴力

幾年前我在東京大學做訪問學者時,親身經歷了當年11月“消除對婦女暴力”的運動。那些天,東京的大街小巷都張貼著消除對婦女實施暴力的標語和海報;女性中心、圖書館、公民館、市民活動中心都在舉行各種旨在宣傳對婦女施暴的危害性和提高市民人權意識及男女平等意識的演講會和座談會;地鐵站、車站廣場、百貨商店門前,志願者們向行人發放各色宣傳單、宣傳冊,上面用漫畫、圖片的形式,普及諸如“何謂對婦女的暴力”、“何謂婚姻暴力”、“遭遇婚姻暴力應怎樣做”等常識,宣傳單上醒目的位置印有法務省、警察局等相關機構專門接受暴力咨詢和求助的熱線電話。後來了解到,每年11月的這兩周,全日本范圍內都要開展消除對婦女暴力運動。運動期間,法務省、警察廳、內閣府等中央機構以及地方政府、民間團體都要開展一係列活動來配合消除對婦女的暴力運動。那些天,我常常陷于困惑之中,在我的腦海裏,彬彬有禮、謙虛內斂的日本人很難與“婚姻暴力”這樣的詞匯聯係起來。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曾受“家醜不可外揚”觀念的掩蓋

在日本,通常將那些來自配偶、戀人、同居伴侶、離婚或分居的夫妻間的暴力行為通稱為婚姻暴力。近年來,婚姻暴力逐漸成為日本媒體和民眾生活中使用頻率較高的一個詞匯。

日本社會男權文化的長期積淀與影響,造成了在政治、經濟以及社會生活上男子佔絕對優勢地位的局面,“男主外、女主內”一直以來成為一種固定化的婚姻分工模式。遭受婚姻暴力的婦女大多經濟地位低下,特別是一些專職主婦過分依賴經濟上佔支配地位的丈夫,在家庭內根本沒有發言權。

20世紀90年代以前,日本婚姻暴力的特點是潛在化和長期化。那個時期,婚姻暴力沒有被提升到人權和社會問題的高度,社會輿論對此表現出驚人的沉默。而且,有些遭受婚姻暴力的女性認為“家醜不可外揚”,羞于向外界透露。有的女性性格軟弱,對配偶或戀人抱有幻想,在遭受暴力後一再隱忍。即便有些人有求助于司法解決的想法,但往往擔心社會輿論的不理解和偏見,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棄。此外,還有一些受婚姻暴力傷害的女性產生了“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心理,也就是反復遭受婚姻暴力後產生了一種心理病症,如抑鬱、失眠、恐懼、沮喪、喪失自信、絕望等,這種心理使她們很難反抗、逃脫或向外界尋求幫助。

通常一提到暴力,我們往往會想到身體上受到的傷害。其實,除了身體暴力之外,精神暴力和性暴力也包含在婚姻暴力之內。而且當今日本的婚姻暴力形式以精神暴力為多,尤其發生在中產階級家庭中那些受過高等教育的夫妻身上。它的表現形式一般表現為無視妻子的存在,對妻子冷淡、輕視、放任和疏遠,惡語中傷,漠不關心,將語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懶于做一切家務事,實施財產經濟控制,監視妻子的電話和行蹤,限制妻子出門和交往等。

我從東京都文京區男女平等中心、神奈川縣立女性中心、橫濱女性論壇等機構了解到,那些到婚姻暴力咨詢機構尋求幫助的受害婦女,大多是遭遇精神暴力的。而且這些女性年齡跨度很大,從20多歲到中年女性都有。一名20多歲的年輕妻子控訴丈夫動輒就用很惡毒的語言辱罵、斥責自己,“你這個沒用的東西”、“笨蛋”等語言暴力令她喪失自信。一名30多歲的婦女控訴丈夫不許她與外界聯係,在她外出的時候經常打手機追問“你在哪兒”,對她進行監控。如果她沒有按照規定的時間回家,丈夫就疑神疑鬼地問“你是不是跟人約會了”、“是不是有外遇了”。一名中年婦女說丈夫不允許她離開家,甚至不許她去孩子的學校,也不許帶孩子上公園,令她苦不堪言。一名專職主婦說,因為她沒有收入,丈夫把持著家庭財權,煤氣、電、水費等日常生活開銷都要實報實銷,一分錢零花錢都不給她。有的婦女抱怨丈夫經常長時間數落自己的“缺點”,甚至數落娘家的種種不是。有調查表明,一些人因此而患上抑鬱症。

認識的改變使問題浮出水面

近年來,日本的婚姻暴力問題從潛在化走向明顯化。一是到“配偶間暴力咨詢援助中心”投訴或咨詢的人數年年增加;二是由司法認定為婚姻暴力案件的數量與尋求臨時保護的受害婦女人數有所增長;三是對婚姻暴力受害者發出保護命令的件數也有所增長。之所以會出現這種變化,筆者認為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首先,對婦女權利的重視與國際社會的一係列運動分不開。第三次和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世界人權大會都將消除對婦女的暴力、消除婚姻暴力作為議題之一。與此同時,日本國內相關法案、制度和對策也相繼出臺,日本婦女的人權意識逐漸得到普及和提高。她們認識到,婚姻暴力不僅是家庭問題,還是與人權密切聯係在一起的社會問題。隨著對婚姻暴力認識的加深,人們逐漸認識到,限制妻子與朋友交往、長期不與妻子說話、長期拒絕與妻子過性生活、恥笑妻子的缺陷弱點等精神層面的暴力也是婚姻暴力。因此,越來越多的婦女在遭受精神暴力後不再一味隱瞞,而是鼓起勇氣到政府相關機構和當地女性中心的咨詢部門講出自己的遭遇,尋求心理幫助和法律保護。

其次,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的家庭發生了劇烈變化,表現在家庭規模縮小、家庭關係不穩定、夫妻關係緊張、離婚率增高等。家庭規模縮小體現在核心家庭、夫妻二人家庭數量的增長。在這樣的小家庭中,夫妻出現矛盾後往往缺少長輩出面調解和化解矛盾,時間一長矛盾會逐步升級,最終演變成婚姻暴力。

再次,婚姻暴力也折射出一些夫妻因經濟、社會和心理等復雜原因而引發的失衡狀況。夫妻權力懸殊,特別是夫妻經濟收入不平衡,容易引發婚姻暴力。一種情況是由于身為專職主婦的妻子在經濟上不自立,佔據絕對優勢的丈夫就容易對身處弱勢地位的妻子施暴。另一種情況是,隨著日本女性就業率的提高和妻子在家庭經濟中所佔份額的增加,夫妻權力關係轉變,也容易引起男方的憤懣和不滿。泡沫經濟崩潰之後,日本經濟出現了長達20年的低迷不振,特別是2008年世界范圍的金融危機席卷日本,一些企業倒閉,一些企業為應對危機、減少成本而大量裁員、減薪。在經濟不景氣時代,作為專職主婦的妻子出去打零工貼補家用成為一種趨勢。而夫妻在家庭中經濟地位的改變,也會破壞“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夫妻關係。

另外,隨著近年來企業終身雇傭制度、年功序列制度的搖搖欲墜,日本社會貧富差距拉大,“一億總中流”的日本社會正逐漸向“差距社會”轉變。在這種社會急劇變化的時代,相當數量的日本國民自信心喪失,心態失衡,悲觀情緒蔓延,生活中哪怕一點微小的社會不公都會成為婚姻暴力的導火索。

政府與社會全面介入

近年來,日本政府已日益認識到了婚姻暴力的危害性,政府相關機構、地方政府和民間婦女組織、企業、社區等密切合作,在全國建立起了一個包括咨詢援助中心、臨時庇護所、咨詢熱線、醫療中心、報警係統、家庭支持等在內的社會安全網絡。2001年4月,一部專門針對婚姻暴力的法律《防止配偶間的暴力及保護受害人的法律》出臺,對于有效遏制婚姻暴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各都、道、府、縣開設的“配偶間暴力咨詢援助中心”、民間庇護所等機構發揮了積極作用,不僅對遭受配偶暴力的受害人進行心理咨詢和情緒撫慰,還為她們在相關法律問題上提供幫助。如針對因婚姻暴力而離婚後的母子家庭,為其提供育兒、生活、就業等方面的信息,經常開辦一些演講會、講習會和座談會,幫助母子家庭的母親建立樂觀、積極、自立的人生態度,鼓勵她們去開創新的生活。中心還為受害人提供各種就業、培訓、住宅信息,以及如何利用保護命令制度等方面的信息,緊急時對受害人及子女進行臨時保護,等等。

然而,消除婚姻暴力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工作,要真正成為一個沒有婚姻暴力的安全的社會,還需長期、大量的工作。

□ 胡 澎


(2011-3-6/新華網)

 
  2009 2010 2011 2012
 
3/6:中國控制媒體 防出現類似中東的抗議 (台灣英文新聞)
3/6:透視日本的婚姻暴力 (新華網)
3/8: 歐洲理事會:男女待遇差距應改正 (中央廣播電台)
3/8:中國醫藥大學藝術中心舉辦【台灣農民運動特展~簡吉與李應章的農運路】 (中央社)
3/9:外勞自由轉換雇主 有譜 (工商時報)
3/9:婦女節百週年 美表揚各國傑出女性 (公視新聞網)
3/10:反貧困聯盟成立 監督政府反貧窮 (新頭殼)
3/10:過勞死祭刑法 王如玄:要兼顧勞工人權 (中國時報)
3/11:巴西記者獲釋 UN關切記者在利比亞人身安全 (中央廣播電台)
3/11:美眾院穆斯林聽證 引強烈抗議 (公視新聞網)
 
人權學堂 ∣Human Rights Learning Studio

位置:高雄捷運O5/R10美麗島穹頂大廳方向往出口9
Position: Kaohsiung MRT 05/R10 Formosa Boulevard Hall Exit 9
郵寄地址:81249高雄市小港區大業北路436號
Address: No. 436, Daye North Rd. Siaogang Dist., Kaohsiung City 81249, Taiwan
電話Tel:886-7-2357559∣傳真Fax:886-7-2351129
Email: hr-learning@ouk.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