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文建會主委盛治仁說,推動人權工作,政府的角色「不及格」。
重視文化興國 但沒有系統性覺醒 文建會主委盛治仁上午指出,明年文建會要籌建三級單位的人權博物館,顯示政府重視「文化興國」;但他也不諱言,推動人權工作,政府的角色「不及格」,沒有系統性的覺醒。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人權教育研究中心、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與藝星藝術中心,合辦「人權風.瘋人權:人權理念的傳播與落實國際研討會」,邀請美、加大、日和大陸、香港及台灣的人權工作者及NGO組織代表參加。盛治仁上午在開幕式中發表專題演講表示,「文化興國」是馬英九總統的「六國論」之一,102年元旦文建會將改為「文化部」,新增人權博物館的三級單位,這是政府致力縮減組織和人事的「例外」。人權博物館之下有綠島和景美兩個人權園區,其設置精神要能「面對歷史,還原真相;記取教訓,放眼未來」。 貝嶺建議:人權園區要有駐館作家 與會的大陸人權詩人貝嶺問盛治仁,陳水扁執政時有意邀請藝術家和作家到人權園區駐館,目前進行如何?盛治仁表示,他決定人權園區單純做人權工作,如果有藝術創作,也必須跟人權有關。貝嶺則建議,人權園區要有駐館作家,專門寫政治受難者的回憶錄。 盛治仁也說,推動人權工作,政府的角色還是不及格,沒有系統性的覺醒,談人權,不能放在嘴上,政府和民間要齊力推動把人權深入人心。他希望學校推動人權教育,都要帶學生去參觀人權園區。與會者也有人提問,開放大陸觀光客及學生來台後,如果發生意識形態的衝突,如何處理?盛治仁表示,應循民事和刑事解決,不可能因政治看法不同就遣反,「這是人權問題」。 另對國內有人認為政府做紀念品、放煙火不能使用大陸製品,盛治仁也頗感無奈。他說,很想回問:「如果大陸政府也禁止使用台灣產品,到底誰比較吃虧?」現在是自由貿易時代,公開招標案不能限制廠商提供的產品都是台灣製造,這是國際貿易的ABC (基本原則)。 感嘆台灣社會沒有空間做理性的事 他也感嘆說,台灣社會沒有空間做理性的事,反而由兩邊極端的聲音引導社會發展,中間的聲音不講話。未來台灣社會要怎麼走,就要看社會「中道力量」有沒有發聲?有沒有影響力? (2010-12-3/聯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