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聯絡我們
 
‧人權新知
 
‧世界人權宣言
 
高雄國際人權宣言
 
‧人權影音資料館藏
 
‧人權圖書資料館藏
 





人權風國際人權研討會,邀請大家一起瘋人權!

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暨人權教育研究中心、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和,所主辦的《人權風.瘋人權:人權理念的傳播與落實》國際研討會,將於12月3、4、5、6日一連四天,在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公誠樓二樓第三會議室召開。

會中不僅由中、港、台、日本、東南亞、加拿大和美國等地學者與教育實務工作者,共同討論國際人權公約的推動經驗和各地的人權現況,並邀請貝嶺、孟浪、吳晟、張娟芬等作家;蘇振明、洪天宇、梅丁衍等美術工作者;李婉菁、張睿銓、差事劇團、牯嶺街小劇場 、南洋姐妹劇團、台北四重奏、農村武裝青年等藝文音樂工作者或團體,以及第一線教師觀點為主的台灣校園人權議題,共同打造一個關心不同人權面向之夥伴一同參與的人權盛會。

主持《世界人權宣言》起草工作的Eleanor Roosevelt曾說,人權必須從自家附近的小地方開始,若要人權在每個小地方都受到重視,則必需啟迪人權的意識、傳播人權的理念,這些都需要不同專長、不同興趣的人彼此合作和努力,此研討會特別適合所有關心或對人權感興趣之人共襄盛舉,一同加入「人權」這項從自家附近的小地方作起,進而改變整個城市、國家以及世界的希望工程。

此次會議特別於12月5日星期日舉辦「臺灣人權之旅」參訪活動,帶領參加者實地走訪臺灣威權時期人權侵害歷史中的重要史蹟:「景美人權文化園區」、「二二八紀念館」, 全程免費,亦是親子同遊,寓教於樂的一趟知識饗宴,邀請所有人來一同充實您的假日和腦袋!

會議聯絡人:
簡淑怡/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系助教
Tel: (02)23113040轉8412
Email: primary@tmue.edu.tw

施逸翔/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助理
Tel: (02)28819471轉6256
Email: riverrain308@gmail.com

一、會議主旨:
主持《世界人權宣言》起草工作的Eleanor Roosevelt曾說,人權必須從自家附近的小地方開始:
這些自家附近的小地方,小得在地圖上都找不到。然而,它們是每個人的生活世界:他居住的街坊;他就讀的學校;他工作的工廠、農場或辦公室。在那裡,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希望得到正義、平等與尊嚴,不願遭受歧視。除非人權在這些小地方都能受到重視,否則它將淪為空談。如果在自家附近,人們都無法團結一致,以行動維護自己的權利,那麼,在更大的世界裡,我們的期待也必將落空。

若要人權在每個小地方都受到重視,則必需啟迪人權的意識、傳播人權的理念,這些都是人權教育的工作內容。在這場研討會中,將介紹亞洲新成立的人權教育組織-《亞洲人權教育網絡》(Asian Network for Human Rights Education, ANHRE)。這個網絡的成員來自台灣、日本、香港以及東南亞國家的學術機構或非政府組織。ANHRE的成員將在這次會議裡報告亞洲各地人權教育的概況,或者他們在本國中推廣人權教育的經驗。其中,台灣校園中的人權議題自成一個場次,希望能引起更多第一線的老師參與討論。

台灣於2009年批准了《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以及《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我們與國際人權機制接軌的進程,自此邁出重要的一步。本次會議舉辦時,恰逢台灣批准兩公約一週年,我們將在會議中邀請專家檢視台灣推動的情形,同時也有加拿大、日本及香港的學者,分享三地推動兩公約的寶貴經驗,以為台灣之借鏡。

知識份子在從事人權運動或社會實踐之時,在體制內受到的壓力甚至迫害,是人權理念在傳播時的重大阻礙。在當前的中國,知識份子的處境仍是個重要議題,而台灣也曾有類似的經驗。在這次研討會之中,我們特別規劃一場座談,邀請學者專家分享他們的經驗或觀察。

除了上述學界的討論外,本次研討會更將觸角伸至廣大的公民社會。首先,我們將介紹藝文人士在這方面的努力。上述Eleanor Roosevelt的話即提醒我們,人權理念不應該只存在於少數人士的理論爭辯,而成為冥思玄想中的抽象觀念。相反的,人權理念要解決的是每個人在生活中所遭遇的基本困境。人權思想必須貼近人民,才能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由此引申,文化作為一種人民真實生活的呈現,不可免地成為推廣人權理念的重要媒介。多元而活潑的藝文創作往往能擾動人們內心蟄伏待醒的部份,進而引發廣泛的共鳴。我們也確實看到許多優秀的藝文作品,將弱勢族群的生命困境,敏銳而深刻地表達出來,撼動了無數的心靈。因此,文化藝術的創作,無疑是傳播與落實人權理念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這次研討會中,我們將介紹藝文工作者在人權理念的傳播與落實上,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們所帶動的影響。同時也邀請他們現場展演,讓與會來賓親身體驗文化的感染力量。

其次,在第一線捍衛基本人權的人權非政府組織,無疑地也是人權理念的重要推手。非政府組織實際接觸社會中的弱勢族群,為他們發聲,協助遭受人權侵害的人民,為他們爭取基本權利。在非政府組織的行動中往往少不了人權理念的推廣,而理念的推廣又是鞏固行動成果的關鍵。因此,在這次研討會中,我們也邀請非政府組織分享其人權理念傳播與落實的經驗與心得。

最後,談到人權理念的傳播,一定少不了對媒體的討論。媒體不但是傳播理念的利器,也是帶動社會論辯的重要力量,這些都是促進民主與人權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因此,公民社會對媒體所發揮的影響力一向有深切地期待。在這次研討會中,我們關注的焦點是以網際網路為主的新興媒體在人權理念傳播上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少數關心人權議題的媒體工作者為了有效地傳播人權理念所作的新嚐試。同時,紀錄片在討論人權議題上所發揮的功效,已經是有目共睹,我們也計畫邀請人權議題的紀錄片導演來分享他們的工作心得。

就在籌備本次會議之際,政府宣佈將籌備「人權博物館」。以「博物館」的形式保存人權史料、反省發生人權侵犯的歷史,並藉以推動人權教育是世界各國常見的作法,我們樂觀其成。因此,除了研討會之外,我們也規劃「台灣人權之旅」的活動,邀請參與會議的來賓,尤其是外國的學者,參加「二二八與台北城史蹟導覽活動」以及參訪「景美人權文化園區」。我們希望藉由這樣的參訪行程,協助與會者更深刻地體會人權教育與這塊土地的緊密關係。

《人權風.瘋人權:人權理念的傳播與落實》國際研討會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opag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Idea of Human Rights


會議時間:2010年12月3日~6日(星期五、六、日、一)
會議地點:12月3日、4日、6日-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公誠樓二樓第三會議室
(10048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1號)
12月5日-「臺灣人權之旅」參訪活動
主辦單位: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暨人權教育研究中心
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人權學程
藝星藝術中心
協辦單位:亞洲人權教育網絡(Asian Network for Human Rights Education)、文化建設委員會、外交部、新聞局、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北市人權教育議題國教輔導團

一、會議主旨:
主持《世界人權宣言》起草工作的Eleanor Roosevelt曾說,人權必須從自家附近的小地方開始:
這些自家附近的小地方,小得在地圖上都找不到。然而,它們是每個人的生活世界:他居住的街坊;他就讀的學校;他工作的工廠、農場或辦公室。在那裡,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希望得到正義、平等與尊嚴,不願遭受歧視。除非人權在這些小地方都能受到重視,否則它將淪為空談。如果在自家附近,人們都無法團結一致,以行動維護自己的權利,那麼,在更大的世界裡,我們的期待也必將落空。

若要人權在每個小地方都受到重視,則必需啟迪人權的意識、傳播人權的理念,這些都是人權教育的工作內容。在這場研討會中,將介紹亞洲新成立的人權教育組織-《亞洲人權教育網絡》(Asian Network for Human Rights Education, ANHRE)。這個網絡的成員來自台灣、日本、香港以及東南亞國家的學術機構或非政府組織。ANHRE的成員將在這次會議裡報告亞洲各地人權教育的概況,或者他們在本國中推廣人權教育的經驗。其中,台灣校園中的人權議題自成一個場次,希望能引起更多第一線的老師參與討論。

台灣於2009年批准了《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以及《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我們與國際人權機制接軌的進程,自此邁出重要的一步。本次會議舉辦時,恰逢台灣批准兩公約一週年,我們將在會議中邀請專家檢視台灣推動的情形,同時也有加拿大、日本及香港的學者,分享三地推動兩公約的寶貴經驗,以為台灣之借鏡。

知識份子在從事人權運動或社會實踐之時,在體制內受到的壓力甚至迫害,是人權理念在傳播時的重大阻礙。在當前的中國,知識份子的處境仍是個重要議題,而台灣也曾有類似的經驗。在這次研討會之中,我們特別規劃一場座談,邀請學者專家分享他們的經驗或觀察。

除了上述學界的討論外,本次研討會更將觸角伸至廣大的公民社會。首先,我們將介紹藝文人士在這方面的努力。上述Eleanor Roosevelt的話即提醒我們,人權理念不應該只存在於少數人士的理論爭辯,而成為冥思玄想中的抽象觀念。相反的,人權理念要解決的是每個人在生活中所遭遇的基本困境。人權思想必須貼近人民,才能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由此引申,文化作為一種人民真實生活的呈現,不可免地成為推廣人權理念的重要媒介。多元而活潑的藝文創作往往能擾動人們內心蟄伏待醒的部份,進而引發廣泛的共鳴。我們也確實看到許多優秀的藝文作品,將弱勢族群的生命困境,敏銳而深刻地表達出來,撼動了無數的心靈。因此,文化藝術的創作,無疑是傳播與落實人權理念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這次研討會中,我們將介紹藝文工作者在人權理念的傳播與落實上,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們所帶動的影響。同時也邀請他們現場展演,讓與會來賓親身體驗文化的感染力量。

其次,在第一線捍衛基本人權的人權非政府組織,無疑地也是人權理念的重要推手。非政府組織實際接觸社會中的弱勢族群,為他們發聲,協助遭受人權侵害的人民,為他們爭取基本權利。在非政府組織的行動中往往少不了人權理念的推廣,而理念的推廣又是鞏固行動成果的關鍵。因此,在這次研討會中,我們也邀請非政府組織分享其人權理念傳播與落實的經驗與心得。

最後,談到人權理念的傳播,一定少不了對媒體的討論。媒體不但是傳播理念的利器,也是帶動社會論辯的重要力量,這些都是促進民主與人權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因此,公民社會對媒體所發揮的影響力一向有深切地期待。在這次研討會中,我們關注的焦點是以網際網路為主的新興媒體在人權理念傳播上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少數關心人權議題的媒體工作者為了有效地傳播人權理念所作的新嚐試。同時,紀錄片在討論人權議題上所發揮的功效,已經是有目共睹,我們也計畫邀請人權議題的紀錄片導演來分享他們的工作心得。

就在籌備本次會議之際,政府宣佈將籌備「人權博物館」。以「博物館」的形式保存人權史料、反省發生人權侵犯的歷史,並藉以推動人權教育是世界各國常見的作法,我們樂觀其成。因此,除了研討會之外,我們也規劃「台灣人權之旅」的活動,邀請參與會議的來賓,尤其是外國的學者,參加「二二八與台北城史蹟導覽活動」以及參訪「景美人權文化園區」。我們希望藉由這樣的參訪行程,協助與會者更深刻地體會人權教育與這塊土地的緊密關係。

二、會議議程:
十二月三日(星期五)
0830-0900 報到/會議開始
0900-1000 專題演講:台灣文化政策與人權理念的傳播與落實(暫訂)
主講人:盛治仁(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
主持人:林天祐(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校長)
1000-1030 詩歌朗誦(貝嶺、吳晟)
1030-1200 第一場/藝文場一:文學
主持人:張娟芬(作家/台灣)
與談人:貝 嶺(詩人/中國)
    孟 浪(詩人/中國)
    吳 晟(作家/台灣)
    張娟芬(作家/台灣)
發言時間:
主持人5分
與談人15分
開放討論25分
1200-1300 午餐
1300-1350 台北四重奏演出
1350-1535

第二場/推動國際人權公約的國際經驗
主持人:James D. Seymour(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與談人:Bill Black(加拿大)
    Magda Seydegart(加拿大)
    Osamu Shiraishi(大阪亞太人權資訊中心/日本)
    莊耀洸(香港教育學院)
黃文雄(兩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發言時間:
主持人5分
與談人15分
開放討論25分
1535-1545 茶敘
1545-1720

第三場/非政府組織經驗分享
主持人:林欣怡(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執行長)
與談人:亞洲人權委員會/陳潔文(香港)
    北京之春/王 丹(中國)
    東珍納蘭傳播文化/沈婷婷(中國)
    台灣國際醫學聯盟/黃嵩立(台灣)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林峰正(台灣)
    台灣原住民族部落行動聯盟/歐蜜.偉浪(台灣)
    台灣農村陣線/林樂昕(台灣)
發言時間:
主持人5分
與談人10分
開放討論20分

十二月四日(星期六)
0830-0900 報到/會議開始
0900-1030 第四場/藝文場二:繪畫
主持人:王雪沼(藝星藝術中心負責人)
與談人:梅丁衍(台灣藝術大學版畫藝術研究所)
    洪天宇(藝術工作者)
蘇振明(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學系)
發言時間:
主持人5分
與談人20分
開放討論25分
1030-1040 茶敘
1040-1110 畫家導覽(梅丁衍、洪天宇、王雪沼)

1110-1240 第五場/亞洲人權教育現狀報告
主持人:黃 默(東吳大學端木愷講座教授)
報告人:東南亞/Jefferson Plantilla
    日 本/Yasumasa Hirasawa
中 國/李丹
    香 港/梁恩榮、廖淑嫺
    台 灣/湯梅英
發言時間:
主持人5分
與談人10分
開放討論25分
1240-1400 午餐

1400-1545 第六場/台灣校園的人權議題
主持人:但昭偉(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人權教育中心主任)
與談人:鄒宗翰(新竹尖石國中)
王秀津(臺北市大安國小)
    萬家春(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系)
    郭瑞芬(臺北市文湖國小)
    洪銘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系)
李章瑋(臺北市敦化國小)
謝文貴(臺北縣私立裕德雙語小學)
林江臺(臺北市萬福國小)
發言時間:
主持人5分
與談人10分
開放討論20分
1545-1645 南洋姐妹劇團演出(含表演後座談)

十二月五日(星期日)
台灣人權之旅

十二月六日(星期一)
0900-1100 第七場/藝文場三:媒體
主持人:黃秀端(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主任)
與談人:孫窮理(苦勞網)
    林世煜(作家)
    黃淑梅(紀錄片導演)
    唐台齡(公視公行部)
    吳東牧(公視新聞議題中心PNN)
    管中祥(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發言時間:
主持人5分
與談人15分
開放討論25分
1100-1300 紀錄片放映
《油症:與毒共存》
(映後座談:導演蔡崇隆)
午餐(1200-1300)

1300-1430 第八場/知識人權、學術壓制與行政迫害—中台兩地之比較
主持人:林正弘(東吳大學哲學系)
與談人:丘延亮(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台灣)
彭明輝(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台灣)
    張博樹(獨立學者/中國)
    陳 宇(時代周報/中國)
發言時間:
主持人5分
與談人15分
開放討論25分
1430-1445 茶敘

1445-1630 第九場/藝文場四:音樂與戲劇
主持人:林公欽(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
與談人:鍾 喬(差事劇團)
    洪金枝(南洋姐妹劇團)
    姚立群(牯嶺街小劇場)
    李婉菁(音樂工作者)
    張睿銓(跨界音樂人)
阿 達(農村武裝青年)
發言時間:
主持人5分
與談人15分
開放討論25分
1630-1640 茶敘
1640-1740 樂團演出:
李婉菁&張睿銓、農村武裝青年
會議結束

三、「台灣人權之旅」參訪活動
「台灣人權之旅」參訪活動規劃的目的在於帶領參加者實地走訪台灣威權時期人權侵害歷史中的重要史蹟。期望透過對歷史的回顧,進行人權教育,防止人權迫害的歷史再度重演。活動規劃如下:
(一)活動時間:2010年12月5日(星期日)
(二)參訪行程:
1. 上午參加「景美人權文化園區」的導覽活動。本園區之前身為軍法看守所,參加者將透過導覽,了解當年威權政府對政治異議人士的迫害情形。
2. 下午參加二二八紀念館舉辦的「二二八與台北城史蹟導覽活動」,經由實地參訪台北境內與二二八事件有關的史蹟,了解事件的發生經過。
3. 有關本活動之集合方式、參訪內容與其他細節,於報名後另行通知。
(三)參與方式:開放給參與研討會者報名,全程免費,並提供午餐。
四、與會來賓簡介
(一)個人部份(按姓名筆劃排列)
Black, Bill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法學院榮譽教授
Hirasawa,Yasumasa 日本大阪大學 (Osaka University, Japan) 教育環境研究所教授
Osamu, Shiraishi 日本大阪亞太人權訊息中心 (Asia-Pacific Human Rights Information Center / HURIGHTS OSAKA, Japan) 主任
Plantilla, Jefferson 日本大阪亞太人權訊息中心 (Asia-Pacific Human Rights Information Center / HURIGHTS OSAKA, Japan) 資深研究員
Seydegart, Magda 加拿大South House Exchange 顧問公司創會人(Founding Partner)之一
Seymour, James D.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Columbia University, USA) 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教授
王 丹 中國八九民運學生領袖、《北京之春》雜誌社社長
王秀津 臺北市立大安國小訓導主任
王雪沼 藝星藝術中心負責人
但昭偉 臺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人權教育中心主任
吳東牧 公共電視新聞議題中心PNN製作人
李 丹 北京東珍納蘭傳播文化有限公司負責人
李章瑋 臺北市敦化國小教師
沈婷婷 北京東珍納蘭傳播文化有限公司
孟 浪 詩人、獨立中文筆會創辦人之一
林公欽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
林天祐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校長
林世煜 作家,《寫給台灣的情書》格主
林正弘 東吳大學哲學系客座教授
林江臺 臺北市萬福國小教師
林欣怡 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執行長
林峰正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執行長
林樂昕 台灣農村陣線研究員
邱延亮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阿 達 農村武裝青年主唱兼吉他手
姚立群 牯嶺街小劇場館長
洪天宇 專業的藝術工作者
洪金枝 南洋姐妺劇團團長
洪銘國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系
唐台齡 公共電視台公行部組長
孫窮理 《苦勞網》特約記者
張娟芬 《愛的自由式─女同志故事書》、《無彩青春》作者
張博樹 中國獨立學者
梁恩榮 香港教育學院公民教育中心主任
盛治仁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
莊耀洸 香港教育學院專任導師、香港人權監察主席
郭瑞芬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系博士班研究生
陳 宇 時代周報首席編輯
陳潔文 亞洲人權委員會專員
彭明輝 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
湯梅英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系主任
黃 默 東吳大學端木愷講座教授
黃文雄 兩公約施行監督聯盟召集人
黃秀端 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主任
黃淑梅 紀錄片導演
黃嵩立 台灣國際醫學聯盟秘書長、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
萬家春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系助理教授
鄒宗翰 新竹縣尖石國中教師
廖淑嫺 香港鄭植之中學教師
管中祥 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世新大學廣電系助理教授
歐蜜.偉浪 台灣原住民族部落行動聯盟聯絡人
蔡崇隆 《油症:與毒共存》導演
謝文貴 臺北縣私立裕德雙語小學教師
鍾 喬 差事劇團團長
蘇振明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學系教授

(二)展演團體及個人
★貝嶺
流亡作家,獨立中文筆會創始人,傾向工作室創辦人。出版有《舊日子﹕貝嶺詩選》,即將在德國及台灣出版文學回憶錄《一意孤行》。曾獲「人權觀察」 (Human Rights Watch)的赫曼/漢默特作家獎(Hellman/Hammett Award) (1995﹐2001)、德國國家交換學人獎(German Academic Exchange Service Fellowship, 簡稱DAAD)(1997) 等。
★吳晟
吳晟,本名吳勝雄,世居彰化縣溪州鄉。1971年屏東農專畢業,隨即返鄉擔任溪州國民中學生物科教師,教職之餘為自耕農,親身從事農田工作,並致力詩和散文的創作。1980年曾以詩人身份應邀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為訪問作家。2000年2月從溪州國中退休,專事耕讀;並兼任靜宜大學、嘉義大學、大葉大學、修平技術學院等校講師,授文學課程,至2007年6月為止。
出版詩集:飄搖裡、吾鄉印象、向孩子說、吳晟詩選。
出版散文集:農婦、店仔頭、無悔、不如相忘、筆記濁水溪、一首詩一個故事。
★南洋姊妹劇團
2009年的春天,全台灣第一個以東南亞新移民女性為主體的劇團─「南洋姊妹劇團」在南洋台灣姊妹會的協助下成立了,來自越南、泰國、印尼、柬埔寨的新移民姊妹們透過劇場訓練,學習認識彼此也認識自己。在十個月辛苦培訓的過程當中,姊妹們敞開心胸,分享彼此生命中的快樂與悲傷,共同創作、編劇、製作,合力呈現屬於新移民的故事,並於2009年冬天舉辦首演。
★梅丁衍
現任台灣藝術大學版畫藝術研究所教授。曾獲台陽美展銀牌獎、雄獅美術新人獎等。1983年美,以「達達」為創作研究。滯美期間專注文化、政治「身份認同」課題,並投入社區意識政治性藝術展覽活動。1992年返台任教,同時參與台灣美術本土化論戰。除持續以社政題材發表創作外,並陸續發表光復初期木刻版畫美術史論文。1999年著《台灣美術評論全集—何鐵華》。2003年受台北當代藝術館邀請舉辦創作二十年回顧展。2004年獲台新獎。作品為國內外美術館典藏。個人網站:http://meideane.netfirms.com/main.htm。
★洪天宇
專業的藝術工作者。他的創作形式包括了平面繪畫和立體雕塑。他將畫畫在鋁板上,雕塑的媒材則以塑膠為主。作品包括「空白風景」及「大悲宴」兩個系列,前者以台灣地區的風景為主要圖像,討論的議題繞著提醒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和對環境的關懷;後者則延續著對生態的保護,並進而轉進到對生命的關懷和對人類的無情提出控訴。
★李婉菁
創作風格個人色彩濃厚,專著於使用冷冽的電子音色表現最真摯的人性面。音樂型式跨越古典、電子異響、重金屬搖滾等。經年致力於電腦實驗音樂的演奏與創作、近年來並與台灣新生代導演吳俊輝、陳明秀、陳偉、及Discovery Channel 合作擔任配樂製作。曾經擔任古典(Indulge)、金屬樂團(閃靈樂團、衹樂團) 鍵盤手,2008年盤古樂團台灣巡迴演出之鍵盤手。
★張睿銓
★農村武裝青年
農村武裝青年,一個用音樂捍衛台灣農業與永續土地的樂團,由主唱兼吉他阿達、大提琴俐君、非洲鼓阿展三個人所組成。拿起吉他寫歌的那一刻,只為了台灣農業與社會弱勢發聲。從土地的歌唱起,戳破人類文明發展與人定勝天的自大謊言,追求一份公平正義的心與行動。
始終堅持搖滾樂與社會實踐的可能性,追求台灣真正在地搖滾。
為土地而唱、為農民生存而唱、更為永續的生態與下一代而唱!!
主唱兼吉他:阿達
大提琴:俐君
非洲鼓:阿展
http://armedyouth.blogspot.com/
★台北四重奏
台北四重奏成立於1999年,由音樂大夫彭廣林,台灣絃樂團團長鄭斯鈞,台北市立交響樂團中提琴首席何君恆與國家交響樂團大提琴手吳世傑組成。後因鄭斯鈞先生為專注於台灣絃樂團團務之發展,遂邀請台北市立交響樂團首席姜智譯先生加入。
台北四重奏是一個融合古典與現代的新世代四重奏樂團,成員有幾項共同特點:皆自幼開始接受完整專業的音樂教育;皆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音樂科(即現今之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當兵時皆服役於國防部示範樂隊交響樂團,且皆為聲部首席,退伍後先後赴歐美深造,或曾參加國內協奏曲大賽榮獲第一獎。

五、紀錄片:《油症:與毒共存》,73分鐘,2008
導演:蔡崇隆
◎本片榮獲2008年南方影展首獎
1979年,台灣發生了兩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歷史事件:多氯聯苯毒油事件-環境公害史上最嚴重的悲劇;美麗島事件-黨外民主運動的重挫與轉捩點。三十年後,台灣已成亞洲最民主國家之一,但多氯聯苯油症受害者卻幾近戲劇性地從人間蒸發。
本片尋訪當年不幸中毒的惠明學校盲生與窮鄉居民,探索毒油事件的科學真相,意外發現台灣竟然重蹈日本公害覆轍,厄運原可避免。而被遺忘的油症倖存者與生來即帶有餘毒的第二代,只能憑著強韌的意志力,與血液中的世紀之毒進行唐吉軻德式的永生搏鬥…

六、報名日期:台灣人權之旅:即日起至2010年11月15日止。
國際研討會:即日起至2010年11月30日止。

七、報名方式:
1. 網路報名:
○請至「東吳大學人權教育網」報名,網址:http://www.hrp.scu.edu.tw。
○具教師身份者,請至「臺北市教師在職研習網系統」報名,網址:http://insc.tp.edu.tw/。
或至「全國教師在職進修資訊網」報名,網址:http://www1.inservice.edu.tw/。
或至「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研討會系統」報名,網址:http://conference.tmue.edu.tw/as_tmue/
2. 傳真報名:請至「東吳大學人權教育網」下載報名表,傳真至02-28805650。

八、會議聯絡人:
施逸翔/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
助理 Tel: (02)28819471轉6256
Email: riverrain308@gmail.com
劉恆君/東吳大學政治系研究
助理 Tel: (02)28819471轉6279
Email: bonkershun@gmail.com

簡淑怡/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系
助教 Tel: (02)23113040轉8412
Email: primary@tmue.edu.tw


(2010-11-17/苦勞網)

 
  2009 2010 2011 2012
 
11/13:翁山蘇姬軟禁今天結束?(聯合新聞網)
11/13:85歲嬤 揉麻繩教做草鞋 (聯合新聞網)
11/14:國際/人權團體懷疑緬釋翁山蘇姬動機 (中央日報)
11/14:泰國台籍受刑人 揭黑獄實錄 (自由時報)
11/16:陽光基金會 創議「支持臉部平權」(聯合新聞網)
11/16:國內NGO認養馬拉威孤兒來台 不因斷交而中斷協助(今日新聞網)
11/17:籌遲緩兒經費 家扶募義賣品(自由時報)
11/17:人權風國際人權研討會,邀請大家一起瘋人權!(苦勞網)
11/18:美國指責北韓嚴重侵犯信仰自由(蘋果日報)
11/18:9成7孩子 期待爸媽陪伴(中國時報)
 
人權學堂 ∣Human Rights Learning Studio

位置:高雄捷運O5/R10美麗島穹頂大廳方向往出口9
Position: Kaohsiung MRT 05/R10 Formosa Boulevard Hall Exit 9
郵寄地址:81249高雄市小港區大業北路436號
Address: No. 436, Daye North Rd. Siaogang Dist., Kaohsiung City 81249, Taiwan
電話Tel:886-7-2357559∣傳真Fax:886-7-2351129
Email: hr-learning@ouk.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