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政部推動12月起試辦電子發票,社福團體擔心捐發票的愛心會減少,有民眾則擔心未來「對獎樂趣」會減少。
|
電子發票 社福團體憂:順手捐發票的會減少
財政部12月起將試辦電子發票,雖然較環保,卻衝擊到依賴民眾捐紙本發票的社福團體。創世基金會認為,政府若無規劃勸募發票的配套措施,可能降低民眾順手捐發票的意願;伊甸基金會則已展開因應措施,先和網購平台合作募集電子發票,但也擔憂改用未來儲值卡等電子錢包付費,到時恐怕連小額零錢捐獻都會減少。
「順手捐發票,救救老殘窮」,不少加油站、商店都可以看到創世基金會的發票勸募箱,創世是台灣最早推動勸募發票的社福團體,也是目前全台募集發票最多的團體,該會副秘書長郭慧明說,目前創世一年可募到一億張發票,中獎金額約9000多萬元,約占創世年收入的一成,對創世是很大的助益。
郭慧明說,現在全台有100多家社福團體都在募發票,未來實施電子發票後,捐發票的方式將變得比較複雜;她舉例,例如在便利商店消費,誰來收集、詢問消費者捐發票意願?民眾的愛心可能「沒那麼順手」。因此她認為,財政部應考慮弱勢團體的需求,提出公益的配套措施,例如比照大樂透中獎人,可勾選捐款對象。
伊甸基金會資源發展處長崔彬也說,電子發票制度實施後,後雖然可減少志工對發票的繁瑣作業、發票箱保管的風險,但伊甸也擔憂電子發票會影響募款金額。
除了發票兌獎的收入可能減少之外,伊甸表示,現階段社福團體擺在店家的零錢募款箱,政府也規畫以後改由儲值卡、悠遊卡等電子錢包付費,到時民眾手邊的零錢會減少,恐怕也會跟著減少零錢的捐獻。
因此伊甸陸續已展開因應措施,與博客來等網路購物平台合作,請網友在網路購物時先勾選捐出電子發票;但可能因為連結的商家數不夠,目前中獎金額並不高。因應電子化趨勢,伊甸也打算多用email、電子報多跟民眾「搏感情」,爭取認同,未來在電子發票捐贈的勾選名單上,獲得青睞。
(2010-09-26 /聯合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