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99年度「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昨天頒獎,教育部長吳清基(後排中)頒發獎盃與獎金給16所得獎的學校。 記者高智洋/攝影
課後扶助 弱勢童變積極了 「我可以叫妳媽咪嗎?」嘉義市興安國小的小康康,歪著頭,天真地問課後輔導老師,讓老師好感動。小康康的父母離異,由祖父母照顧,像小康康這樣缺乏家庭學習資源的學童其實不少,教育部因此辦理「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提供弱勢孩子課後補救教學,3年來已輔導逾60萬人次。 教育部昨天舉行99年度「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全國績優學校頒獎,嘉義市興安國小等16所中小學獲選為「全國績優學校」,獲頒5萬元獎勵金。 教育部長吳清基表示,去年全國有9成學校參與該計畫,教育部補助總經費達7億3千萬元,結果顯示有近8成學童課業有明顯進步,更有近9成的孩子學習態度更為積極,「可見一個孩子都不能放棄。」 台南縣東原國中校長黃添勇說,學校位於偏遠山谷中,當地最熱鬧的就是一家便利商店,不但沒有安親班,許多家長也不重視教育,近7成學生有家庭問題或貧寒,但學校寒暑假不打烊,教師團隊努力爭取各種經費,為了提升孩子學習意願,還積極培養第孩子的第二專長,帶著學生組籃球隊、舉重隊、學跆拳道和烹飪,目標2年後讓學生成為各類比賽第一名,希望學生藉著成功經驗的移情作用,更有信心投入課業。 黃添勇認為,課後扶助的意義不只在於孩子成績進步有多大,更重要的是可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沒被放棄,而學校老師的努力用心,也能讓家長受到感動,進而更加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辛苦歸辛苦,但是很值得。」 嘉義縣蒜頭國小教務主任陳月珍說,該校學生小魚兒來自單親家庭,父親失業,由祖父母隔代教養,下課回家沒有人指導功課,經濟狀況也無法補習,結果成績不佳,但參與攜手課程後,學校特別培養她的口語表達能力,結果小魚兒不但變得更有自信,還會主動擔任小老師,顯現出課後輔導的成效。 為了提供各校經驗交流,教育部設有「攜手計畫網」(http://asapoe.nutn.edu.tw/index.php?gid=7),希望未來能幫助更多弱勢學生。 (2010-07-28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