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為巴比祈禱》原著小說在台發行。(圖由美好的一天娛樂提供)
|
為同志發聲 電影《為巴比祈禱》原著在台發行
〔本報訊〕電影《為巴比祈禱》今年4月在台上映時,讓許多觀眾感動落淚,原著小說在台發行。內容敘述一位母親在同志兒子自殺後,如何從心碎中再度站起,並重新尋回生命意義,她將對兒子的愛轉而投向千千萬萬寄望家人支持與認同的同志,引起社會熱烈討論,也改變許多同志的人生,令人動容,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勵志好書。
電影《為巴比祈禱》在台灣引起觀眾熱烈的迴響,原著小說在美國也獲得美國浪達同志文學獎提名,美國知名同志雜誌《Advocate》甚至將這部作品喻為經典,亞馬遜書店的讀者更給予五星的評價,因為它改變了許多同志青少年的人生。
本書為真實故事改編,身為虔誠基督徒的母親瑪麗葛菲斯,無法接受兒子為同性戀的事實,在不被接納的情況下,兒子選擇以死亡來結束痛苦。他的死讓母親漸漸開始體會到他內心的痛苦與掙扎,並化悲傷為力量,決定以行動來為同志發聲,讓兒子死得有價值。
已有無數同志家庭因瑪麗葛菲斯而走過難關,她也因此成為當代最有名的人權鬥士之一,她表示:「我相信巴比在另一個世界都知道這裡發生的事,我很感謝他為我的生命帶來的改變。我希望人們透過這本書可以瞭解自殺永遠都不是解決的方法,要多一點耐心,不要放棄希望。」
有同樣身為同志媽媽的讀者認為,所有同志的父母親都該讀這本書,因為這本書為世界帶來了希望、教育了他人。也有同志朋友認為自己和巴比很像,也曾想過自殺,但卻因為看了這本書而打消念頭。
(2010-07-04 / 自由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