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胎兒性別篩檢?醫師vs.國健局論戰
黃天如/台北報導
「若政府能有條件開放胎兒性別篩檢,不但減少孕婦尋求地下化管道而受害,也能解決少子化問題。」中山醫學大學婦產科教授李茂盛說。但國健局表示,台灣仍屬偏好生男的社會,開放性別篩檢不僅有違人權,也將使性別失衡雪上加霜。
李茂盛表示,現有胎兒性別篩檢工具主要有胎兒八到十周的母血篩檢,每次約五、六千元到一萬元;試管嬰兒適用的胚胎著床前診斷,約五、六萬元;此外,只要胎兒滿十四周,就能照超音波判斷性別。
至於精蟲分離術,因為歐美、澳等國研究指出,無論篩選帶X或帶Y染色體精蟲的準確率,都只有五成,與自然男女機率相差無幾,已愈來愈少人做。
他說,胚胎著床前診斷不但費用高,技術門檻也很高,國內有能力做試管嬰兒的醫學中心只有七、八家,其中僅五、六家有設備及人才進行胚胎著床前診斷。另每年七、八千個試管嬰兒,因為性聯遺傳疾病需要篩檢性別者還不到卅個,由於「目標」過於明顯 ,「就算民眾有錢做,醫師也不敢做。」
以超音波判斷性別,必須等到十四周大,而周數愈大接受妊娠中止手術的風險愈大。相較之下,母血篩檢算是目前最方便、也相對安全的。
李太太十多年前嫁入豪門,老公是獨子,公婆期待早日添丁,偏偏她連生三個女兒。李太太期待政府開放連生兩胎同性別嬰兒的產婦,得接受母血篩檢篩選性別。
但國健局副局長趙坤郁表示,根據國健局的民調,僅一成受訪者偏好兒子,且有近九成支持政府的「禁止性別篩檢」政策。依現行法令,任何非因性聯遺傳疾病所施行的胎兒性別篩檢,均違反《醫師法》,屬主管機關明令不得從事的醫療行為。
而國建局日前「僅以出生性別比,便推論去年國內有三千多名女嬰被墮胎,如此聳動且不負責任的推衍,不是政府該有的言論。」婦產科醫學會祕書長黃閔照表示,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身為優生保健主責單位,不應只會透過幾個數字炒做議題,甚至不惜消費、汙名化絕大多數守法的婦產科醫師。
(2011-5-29/中國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