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清楓遺孀談廢死:人權何在?
「我真的不知道,如果有一天我看到兇手會有什麼反應。」尹清楓遺孀李美葵坦言,要饒恕兇手不容易,她只能選擇把一切交給司法處理。但她同時也強調,加害人有人權,被害人也有人權,希望政府先推出完善的配套措施後,再來談死刑的存廢。
但李美葵也表示,如果政府能有完善的配套措施,且犯人肯真心悔改、並透過與被害人家屬的討論溝通後,以終身在監獄服務來贖罪及賠償,「這也是可以討論的。」她說,死刑不是真的就能一了百了,若能兼顧被害人家屬的感受,用其他方式懲罰加害人,她也能接受。
尹清楓遇害多年,遲遲未能破案,至為遺憾,李美葵歎道,這些年來她靠著基督信仰力量重新站起來,也到監獄關懷受刑人,但若有天兇手真的站在她眼前,「我真的不知道我會有什麼反應。」她坦言,要饒恕不容易,希望永遠都不要見到兇手,把一切交給司法處理。
「加害人有人權,那我們被害人的人權在哪裡?」李美葵說,台灣缺乏對被害人家屬的保護,如果真要廢死,起碼要有相關的配套措施,在被害人與加害人間取得共同平衡,否則被害人家屬難以心服;監獄榮譽教悔師黃明鎮也認為,政府在被害人保護上確實不夠積極,「還有改善空間。」
黃明鎮表示,在討論死刑存廢之前,不妨先深思受刑人犯案的動機。他表示,其實不少惡行都是發於家庭、顯於學校、惡化於社會,「教子不過謂之虐,很多犯人家庭教育就開始有問題,到了學校開始行為偏差,最後在社會大染缸中,演變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他說,被害人家屬的痛苦並不會因加害人伏法而結束,「執法後,被害人可能會痛快一陣子,但那只是一時的,痛苦其實仍舊存在。」黃明鎮認為,對加害人而言,死後還有最後的刑罰是地獄,死刑並不代表一切就此結束。
(2010-04-10 /台灣醒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