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聯絡我們
 
‧人權新知
 
‧世界人權宣言
 
高雄國際人權宣言
 
‧人權影音資料館藏
 
‧人權圖書資料館藏
 


改編自真實故事的電影《為巴比祈禱》,描述少年巴比坦承性向卻不被外界認同而走上絕路


《為巴比祈禱》 人權鬥士瑪麗葛菲

改編自真實故事的電影《為巴比祈禱》,描述少年巴比坦承性向卻不被外界認同而走上絕路。巴比的犧牲改變了母親瑪麗葛菲斯,她開始為同樣遭遇家庭發聲,成為知名人權鬥士;瑪麗本人還親自參與此片拍攝,更希望能透過此片,讓更多與巴比有同樣遭遇的孩子永遠不要放棄希望。

瑪麗葛菲斯原本只是一個傳統基督教家庭的家庭主婦,當她的小兒子巴比坦承自己的性向後,瑪麗非常不能接受,因為在當時所接收到的資訊都告訴她,同性戀是種病、是不被祝福的。她開始想要改變巴比,想盡辦法「治癒」、「拯救」巴比;而巴比因承受巨大壓力,並得不到家人的支持,於1983年結束年輕的生命。

巴比過世後,瑪麗才逐漸了解兒子有多麼的無助,她加入PFLAG(同志家庭聯盟組織)為有相同遭遇的家庭發聲,1995年還在美國國會作證,為同志人權挺身而出。

瑪麗希望巴比的故事拍成電影後,能為更多有相同遭遇的孩子帶來希望,「我相信巴比在另一個世界都知道這裡發生的事,我很感謝他為我的生命帶來的改變。希望人們透過電影可以瞭解自殺永遠都不是解決的方法。要多一點耐心,不要放棄希望。」

《為巴比祈禱》日前獲得第21屆同志反污名聯盟媒體最佳影片。劇情敘述巴比生活在眾人眼中幸福美滿的家庭中,他擁有著全家人的愛與期待,但一切在他向家人坦承自己是同性戀後就改變了。巴比的母親瑪麗葛瑞斯深信同性戀是不被允許的,她認為巴比生病了,開始透過各種管道,想盡辦法要治好巴比的「病」。

在教會、家庭及同儕壓力下的巴比,最後選擇了用死亡來抗議。巴比去世後,瑪麗才了解巴比當初想傳達給她的心情,她開始接觸與她類似的個案家庭,並接受各方的建言與不同的觀念,並帶著全家投入同志運動,希望藉由巴比的犧牲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家庭。


(2010-04-03 / 自由時報)

 
  2009 2010 2011 2012
 
4/1:令人痛惜的北韓人權狀況 (自立晚報)
4/1:不畏身障 陳薏婷獲模範兒童 (聯合報)
4/2:世界公民人權大會師 43國人權菁英齊聚護衛人權 (NOW News)
4/2:兒童生命教育新觀念,從家裡開始 (自立晚報)
4/3:高雄人,連基本人權都沒有?!(公民新聞)
4/3:《為巴比祈禱》 人權鬥士瑪麗葛菲 (自由時報)
4/4:洛杉磯2死刑審判30年 引發人權爭議 (中央社)
4/4:最愛就是你、童伙遊台北 (台灣新生報)
4/6:「2010年世界公民人權高峰會」62國人士齊心匯聚 保障人權護衛地球  (公民新聞)
4/6:年輪蛋糕義賣 補助花東弱勢學童 (中時電子報)
 
人權學堂 ∣Human Rights Learning Studio

位置:高雄捷運O5/R10美麗島穹頂大廳方向往出口9
Position: Kaohsiung MRT 05/R10 Formosa Boulevard Hall Exit 9
郵寄地址:81249高雄市小港區大業北路436號
Address: No. 436, Daye North Rd. Siaogang Dist., Kaohsiung City 81249, Taiwan
電話Tel:886-7-2357559∣傳真Fax:886-7-2351129
Email: hr-learning@ouk.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