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聯絡我們
 
‧人權新知
 
‧世界人權宣言
 
高雄國際人權宣言
 
‧人權影音資料館藏
 
‧人權圖書資料館藏
 



我要的不是房地產,是住宅

令人難以忍受的高房價問題已經成為十大民怨之首,何以致此?房價問題的複雜度不是簡單的供給和需求曲線在哪個點交叉,而且涉及到社會公平和正義的政治與民生基本議題。

過去十年以來,全台灣的城市精華地區的國有土地釋出合計超過三千公頃,這些土地的可建築面積超過五千萬坪;加上五波以上的千億政策優惠房貸和土地增值稅減免、容積獎勵政策放寬等,打造出既真實又夢幻的房地產市場榮景。

一方面,國有土地一坪六百萬的真實交易價格,讓多少人腦袋發熱地幻想著房地產價格只有一種永遠向上的趨勢;另一方面,卻是一個人口增加負成長,出生率創新低的台灣社會,感受不到生活品質的等量提升,反而是大量非高收入的普通市民,面臨薪資縮水房價物價飛漲,導致他們不斷向郊區遷移,甚至最後被擠出城市。

因此,要解決高房價問題,除了停止國有土地標售、檢討都市更新容積獎勵政策、控管銀行放貸利率風險、合理分配城鄉產業空間規劃、實價課徵交易所得稅之外,更應該改變把住宅視為房地產角度的單一思維,重新建立住宅政策的核心價值。

住宅是人們得以安居樂業之所在,是孕育生活、生命、生產、文化的空間,不只是一個經濟的概念,更是社會的產物。一旦住宅變成投機與投資的商品就是房地產,住居權作為人的基本生存、生活的權利,就成為市場機制中弱肉強食的犧牲品。

若將住居權視為一種基本人權的價值,那麼重新審視林口平價住宅政策會發現,政府只是把住宅問題鎖定在特定城市青年中產階級的購屋壓力,因此,選擇在郊區集中興建價格低廉的商品,讓住宅與生產和生活領域脫節,甚至淪為特定企業的大型員工宿舍區,把住宅問題窄化成為低收入與弱勢族群的社會救助議題,間接助長社會階層的空間隔離分化效果。

當前吳揆重新檢討國有土地標售政策,踏入解決高房價民怨的第一步,令人期待,但我們希望這不是暫時的民意避風港。上至中央層級的土地交易成本、銀行利率、平價國宅的構想、下至地方政府的都市更新政策和容積獎勵都必須有通盤而徹底改革。把安居樂業的權利視為人民的基本人權,這是作為負責任政府的基本要點。


(2010-03-03 /聯合報)

 
  2009 2010 2011 2012
 
3/2:中國法學院辯論人權法治 (希望之聲)
3/2:廢止死刑 與國際接軌 (自由電子報) 
3/3:我要的不是房地產,是住宅 (聯合報) 
3/3:求助勞工局 外勞怒控遭架離 (民視)
3/4:布朗表示解除津巴布韋制裁為時過早(希望之聲)
3/4:www.CyberDodo.org 推出游戲打擊兒童性剝削(財華網)
3/5:保障人權 立委先推動人權五法 (台灣立報)
3/5:羅馬機場啟用全身掃描 (中廣新聞網)
3/6:美國會種族滅絕認定 獲亞美尼亞喝采 (AFP)
3/6:韓報:韓裔美籍維權人士遭北韓「性」刑求 (中央社)
 
人權學堂 ∣Human Rights Learning Studio

位置:高雄捷運O5/R10美麗島穹頂大廳方向往出口9
Position: Kaohsiung MRT 05/R10 Formosa Boulevard Hall Exit 9
郵寄地址:81249高雄市小港區大業北路436號
Address: No. 436, Daye North Rd. Siaogang Dist., Kaohsiung City 81249, Taiwan
電話Tel:886-7-2357559∣傳真Fax:886-7-2351129
Email: hr-learning@ouk.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