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聯絡我們
 
‧人權新知
 
‧世界人權宣言
 
高雄國際人權宣言
 
‧人權影音資料館藏
 
‧人權圖書資料館藏
 



民主開放多元 台灣發展人權外交利基

「樹林裡岔出兩條路,而我,選了那條人跡較少的那條,使後來的一切變得那麼不同。」1978年當時埃及總統沙達特與以色列總理比金簽署「大衛營協定」,走了那條人跡較少和平之路。

遺憾的是,雖然沙達特與比金(Menachem Begin)同獲當年諾貝爾和平獎,但3年後沙達特遇刺身亡;結局未如詩人佛洛斯特(Robert Frost)名作「未走之路(The Road Not Taken)」般詩意,也反映以、阿之間和平之路崎嶇難行。

據近日解密的檔案史料顯示,將近30年前,中華民國為維護與沙烏地阿拉伯的邦交,曾由國家安全局組成「遠謀專案小組」,迫當時在台設立的猶太教會搬遷。

中華民國在1980年代與沙烏地阿拉伯有緊密邦交,但以色列與沙國關係緊張,其中原因之一是宗教衝突。猶太教會當時在台設立,引起沙國關注,也讓台灣維護與沙國邦誼步履維艱,「遠謀專案小組」應運而生是可理解的發展趨勢。

撫今追昔,中華民國政府當時堅守憲法宗教自由立場,並未因與沙國有邦交禁止猶太教會設立,以當時的時空背景,十分不易。台灣後來雖採取一些較具爭議的方式,促使猶太教會搬遷,卻也反映出台灣外交環境艱困與險峻。

進入21世紀,台灣的民主、自由、多元與開放,正是發展人權外交的利基;台灣歷經的民主化與自由化歷程,或許仍有改進之處,也值得其他國家參考。立法院去年通過聯合國 2人權公約施行法,難民法草案也已送立法院審議等,都展現台灣推動人權、與國際接軌的努力。

曾有民調顯示,台灣民眾的國際觀不足,很多人連「巴勒斯坦」與「巴基斯坦」都分不清楚。但台灣不像以、阿,拓展外交不會受限複雜的種族、宗教因素,除從自身邦交利益出發,還可更進一步促進公民參與,讓公民藉討論增進了解與互動,對台灣外交提供建言。

舉日前美國增兵阿富汗,希望台灣提供非軍事援助為例,這就是極具討論價值的公共議題。唯有透過公民自身積極參與公共政策,並以多元、開放態度接納各宗教、種族與其他國家的人民,才能展現台灣靜默卻有力的軟實力,贏得國際社會尊敬。


(2010-01-10 / 中央社)
 
  2009 2010 2011 2012
 
1/7:中國首位少數民族女大使傅瑩獲任副外長(朝鮮日報中文網)
1/7:簡訊:馬拉維男同性戀結婚被捕(BBC中文網)
1/7:考試院將成立「檢視人權保障與國際接軌」工作推動小組(考試院)
1/8:勒戒違人權 中國當局挨轟(民視新聞綜合報導)
1/8:總統府將設人權會 定位諮詢性質(自由時報電子報)
1/9:王建煊促政府部門正視、保障台灣原住民人權(中央網路報)
1/9:司法節前夕 呼籲政府重視司法與租稅人權(中央網路報)
1/10:總統:輸出普世價值 台灣擴展國際空間的最佳護照(中央廣播電台)  
1/10:民主開放多元 台灣發展人權外交利基 (中央社)
1/11落實人權保障 總統:將設人權諮詢委員會(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人權學堂 ∣Human Rights Learning Studio

位置:高雄捷運O5/R10美麗島穹頂大廳方向往出口9
Position: Kaohsiung MRT 05/R10 Formosa Boulevard Hall Exit 9
郵寄地址:81249高雄市小港區大業北路436號
Address: No. 436, Daye North Rd. Siaogang Dist., Kaohsiung City 81249, Taiwan
電話Tel:886-7-2357559∣傳真Fax:886-7-2351129
Email: hr-learning@ouk.edu.tw